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212-217.

• 清华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

祁志祥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祁志祥,1958年生,文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1701)。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W010)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明代李贽和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深入到现实主义小说在奇特的虚构中“像情像事”、“逼真传神”的特点,真幻相即的艺术真实问题最早被提出来。谢肇淛、袁于令和李日华通过对《西游记》、《广谐史》的分析,指出即便展示奇异想象的魔幻小说也是虚实相生、包含着生活真理的。冯梦龙、凌濛初通过《三言》、《二拍》的编撰,揭示反映市井生活的世情小说更是“事赝而理亦真”、“实与赝各参半”。清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将艺术真实论深入到创作发生、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认为创作发生是“因文生事”,艺术构思是“凭空造谎”,人物塑造是根据“情理”为角色“摹神”;情节设计是“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事之所无,理之必有”,从而将艺术虚构与生活真实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 "像情像事", "逼真传神", "虚实相生", "实赝参半", "事之所无;, 理之必有"

中图分类号: 

  • I207.41

〔1〕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下,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57页.
〔2〕〔3〕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294、286页.
〔4〕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1-192页.
[1] 王正兵. 李渔小说创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74-177.
[2] 白燕.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妒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80-183.
[3] 张锦池. 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解读诸葛亮艺术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140-1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5]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6]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7]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8]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
[9] 王庆明. 单位化治理的转型与变异:重访新传统主义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8 -43 .
[10]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44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