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237-240.

• 清华简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董文桃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董文桃,1967年生,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广东 广州 510260 )。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苏青的创作具有两方面的文学史意义:在题材取向上,敞开了长期被遮蔽的女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在价值立场上,其创作是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混杂的矛盾体,体现了历史和个人的双重局限。

关键词: 苏青, 日常生活, 价值立场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6〕〔7〕〔10〕〔14〕《苏青文集》(下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第128、471、460、451、437页.
〔2〕苏青:《续结婚十年》,《苏青文集》(上册),上海:上海书店,1994年,第282页.
〔3〕〔4〕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02页.
〔5〕邱正明主编:《上海文学通史》(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62页.
〔8〕王安忆:《重建象牙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公司,1997年,第51页.
〔9〕乔以钢:《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4页.
〔11〕〔1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9、220页.
〔12〕韩毓海:《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与现代性问题》,《上海文学》1994年第11期.
〔15〕许道明:《海派文学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85页.
〔16〕〔17〕李相银:《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7、7-8页.
〔18〕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85-187页.
[1]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2]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4]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188.
[5] 刘磊,王珏.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82-188.
[6]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7]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214.
[8] .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5-222.
[9] 罗宗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34-240.
[10] 徐正英, 李飞跃. 修辞立诚 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3-236.
[11] 周景雷. 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67-171.
[12] 张荣翼.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156.
[13] 何锡章.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与政治文化心理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54-56.
[14] 张利群. 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48-152.
[15] 姜国忠. 金庸小说魅力散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9-1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4] 程恩富, 谢长安.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本质、特征、影响及中国对策——纪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00周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54 -63 .
[5] 王曙光,呼倩. 中国农垦体制改革目标设定与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双重功能结构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41 -152 .
[6] .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03 -108 .
[7] .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67 -169 .
[8] . 清康熙开海后中国对日贸易重心北移原因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4 -168 .
[9] .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误区及其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6 -61 .
[10] .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5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