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2): 215-222.

•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年回眸与展望 • 上一篇    下一篇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

周景雷, 王燕   

  • 出版日期:2013-04-20 发布日期:2018-08-03
  • 作者简介:周景雷,1966年生,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教授;王燕,1987年生,渤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辽宁 锦州121013)。
  • 基金资助:
    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wt201000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Online:2013-04-20 Published:2018-08-03

摘要: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和28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分别开设了两个纪念专栏。这是在研究《讲话》接受、阐释史时必须注意到的层面。专栏内所发文章主要关乎两个内容:一是把《讲话》认定为判断敌我、是非的唯一标准,强调了《讲话》在文艺理论与实践中的“武器”作用;二是重提工农兵形象问题,进一步窄化了《讲话》所倡导的服务对象。其时,也正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笼和被“广泛倡导”之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两个专栏也是对极左文艺思潮的集中贩卖,是借纪念《讲话》之命行推广《纪要》之实。

关键词: 《讲话》, 纪念专栏, 阐释, 《纪要》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2〕江青:《谈京剧改革》,《红旗》1967年第6期。〔3〕许广平:《让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高飘扬》,《人民日报》1967年5月23日。〔4〕丁学雷:《无产阶级文艺的光辉里程碑——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民日报》1967年5月27日。〔5〕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公社中文系联合大队《挺进报》编辑部:《无产阶级文艺的一盏红灯——赞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人民日报》1967年5月29日。〔6〕沈鸿鑫:《欢呼京剧革命的新的辉煌战果——评革命现代京戏〈海港〉》,《人民日报》1967年6月8日。〔7〕〔17〕金敬迈:《坚决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人民日报》1967年5月1日。〔8〕王杏元:《我们工农兵是文学艺术的主人》,《人民日报》1967年5月11日。〔9〕戴厚英:《誓做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的接班人》,《人民日报》1967年5月25日。〔10〕钱浩梁:《做一个忠实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员》,《人民日报》1967年5月13日。〔11〕陈北婵:《学习李玉和的彻底革命精神》,《人民日报》1967年5月13日。〔12〕〔18〕劫夫:《放声歌唱我们心中最红的红太阳》,《人民日报》1967年5月23日。〔13〕张万春:《坚决保卫无产阶级政权》,《人民日报》1967年5月25日。〔14〕〔16〕胡万春:《大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权威》,《人民日报》1967年5月10日。〔15〕社论:《改造世界观——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八周年》,《人民日报》1970年5月23日。〔19〕戚本禹:《毛主席〈讲话〉是无产阶级文化大军的建军纲领》,《人民日报》1967年5月24日。〔20〕姚文元:《〈讲话〉是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军的革命纲领——在上海纪念毛主席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67年5月25日。〔21〕陈伯达:《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人民日报》1967年5月24日。〔22〕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23〕《红旗》杂志社论:《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人民日报》1967年5月22日。〔24〕洪新:《雄心壮志冲云天——赞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人民日报》1967年5月16日。〔25〕尹斌:《让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永远主宰舞台——学习〈红灯记〉处理正、反面人物关系的一些体会》,《人民日报》1967年5月9日。〔26〕丁学雷:《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典型——赞李玉和的形象塑造》,《人民日报》1970年5月6日。〔27〕红雷、文师穗:《革命接班人的光辉形象——赞李铁梅》,《人民日报》1970年5月21日。〔28〕牛劲:《高举红灯继续革命——学习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一九七〇年五月演出本的一些体会》,《人民日报》1970年5月12日。〔29〕丁学雷:《人民战争的壮丽颂歌——评赞钢琴协奏曲〈黄河〉》,《人民日报》1970年5月17日。〔30〕任文欣:《无产阶级器乐革命的新成就——赞钢琴协奏曲〈黄河〉》,《人民日报》1970年5月19日。〔31〕川红农:《深入开展大批判 认真改造世界观——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70年5月24日。〔32〕驻上海空军部队“卫红鹰”写作组:《改造世界观的座右铭——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体会》,《人民日报》1970年5月26日。〔33〕辛文彤:《两种世界观的大搏斗——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70年5月29日。
[1]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2]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3] 吕周聚. 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与创伤记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76-183.
[4]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188.
[5] 刘磊,王珏.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82-188.
[6] . 新世纪都市情感小说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7-212.
[7]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214.
[8] 罗宗宇. 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中歌谣现象的叙事类型和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34-240.
[9] 徐正英, 李飞跃. 修辞立诚 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3-236.
[10] 董文桃. 论苏青创作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37-240.
[11] 周景雷. 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67-171.
[12] 张荣翼. 文学传播中的当代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156.
[13] 何锡章. 中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兴起、"繁荣"与政治文化心理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54-56.
[14] 张利群. 中国文学批评的"全球化"情结与焦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48-152.
[15] 姜国忠. 金庸小说魅力散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9-1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