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未来形而上学建构
    形而上学重建的基本路径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5-10. 
    摘要 ( 116 )   收藏
    从生命的形上性、形上意识(包括理论的、实践的和生命的以及感性的、想象的和理论的)到形上精神(包括艺术的、信仰的和哲学的)构成一个连续体,形而上学是这个连续体的最高环节。从形而上学在这一连续体中的定位来看,形而上学植根于形上信仰,而信仰植根于形上艺术;形上的理论意识植根于实践意识,而实践意识则植根于生命意识;与此相应,形上之知基于形上之意,而形上之意又基于形上之情。按照这种关系,形而上学的确立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自下而上的过程。针对中国形而上学衰落、形上信仰缺失的状况,形而上学的重建过程可以大略分为三个环节:形上情感的养护(艺术精神),形上信仰的培育(信仰精神),形上理论的确立(哲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形而上学与“形”的内在纠缠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1-15. 
    摘要 ( 79 )   收藏
    西方形而上学类型和指向都以不同的多样性方式体现着其与“形”之规定的交织性关联。从历史的演进向度分析,西方形而上学从来不是纯然以自身为重心的恒定的封闭体系,而是以错落有序的弹性曲线为伸缩路径而延展的变化形态。在现实的历史条件推动下,正是在形而上学体系内外部的各种因素的互为激发的演绎中,促使形而上学本身不断呈现出其发展的可能性高点与趋向的可能性底线,进而使形而上学的整体与“形”相互关联的诸种形态及交汇的空间得以显现。在学理的逻辑上对形而上学类型与“形”之间的内在的分与合之动因的若干分析,或许能在新的层面上理解形而上学的某些独有意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格尔、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未来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6-21. 
    摘要 ( 100 )   收藏
    分析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包含着一个致命误解,即从经验事实和矛盾律出发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的真理概念是作为哲学真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作为无限性的真理永远是哲学的唯一的目的。分析哲学与黑格尔的一个共同点是追求真理与无限的艰辛,这一共同点昭示我们:哲学即使处在最艰难的时代也应保持对真理的敬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道德事实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2-28. 
    摘要 ( 318 )   收藏
    道德事实包括人性事实和伦理事实两个方面。人性事实是伦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所解决的问题是个体与组织为何需要德性、需要何种类型的德性以及如何具有这些德性等问题。作为学科形态的道德哲学尽管也关注作为现实的道德事实,但多半被整合到其伦理范型中,其学术旨趣在于道德哲学体系。作为学科形态的道德哲学所赖以出发的逻辑起点乃是一种一般的、普遍的因而可称之为理论的道德事实。而作为问题研究的伦理学则必须从现实的道德事实出发,其理论志向乃在于研究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也如现代性与现代道德问题那样。无论是作为学科的道德哲学还是作为问题的伦理学,理论的和现实的道德事实都是人们进行思想的现实起点。只是道德哲学以分析为特点,伦理学以规范为己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权利的历史建构与批判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9-33. 
    摘要 ( 137 )   收藏
    自然权利产生和历史合理性论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然法则对自然权利的约束,使之具有习俗性,而从特殊意义中抽象出权利概念,同时,权利的自然性使自然法则的限制成为必然;另一条线索是自然权利在抽象的习俗性中有偶然性,使之缺乏了普遍的客观意义,所以,在经验根据之后以康德为开端找到了它的先验的理性根据。但两条线索的缺陷同样明显,现代正义原则下对自然权利的保护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认为从洛克开始的“劳动论”对自然权利研究更有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西传统哲学论个体性的不同路径——从莱布尼兹单子论和郭象独化论的比较视野看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34-37. 
    摘要 ( 161 )   收藏
    莱布尼兹单子论立足于数理逻辑为宇宙谐和论寻求根据,郭象独化论则以《庄子注》的中国诠释法从内圣外王的思辨理路获取了宇宙和合的现实法则。二者都力求处理自由与必然、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莱布尼兹从信仰与理性、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立论;郭象则从天人关系与儒道互通中寻求安身立命之本。他们的思想都凸显了个体性,但路径有别:中国哲学始终以整体为旨趣,有机论哲学是其形上学基本形态,个体性统合于天地人三才,而社会也总是主体间性之社会;而西方哲学自近代以来关注原子式个体,所以有主体间性之提问,有非理性派和生命哲学之更新。中西传统哲学对个体性问题的不同理解也彰显了两者在思维方式、道德形而上学取向上的根本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律适用中的法律问题
    情理与互让:家事调解的技术构造解读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38-41. 
    摘要 ( 101 )   收藏
    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家事调解具有家事诉讼难以比拟的优势。为了最大限度提升家事调解的成功几率,有必要归纳和梳理家事调解的技术构造。家事调解的成功首先应找寻当事人间的“互让”因素,促使部分纷争及时解决;其次是分析家事案件中的“实情”,促使当事人理性认识自己在家事纷争中的地位,接受调解;最后是“情、理、法”的运用,目的是在当事人难以跟自己达成和解时,由调解员从外部运用“情、理、法”进行说服,最终使其接受调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适用及其反思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42-47. 
    摘要 ( 179 )   收藏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我国涉外司法实践中具有被援用的条文数量较少,被援用条文较为集中,法院适用新法的意愿较高等特点。同时,由于新法的复杂性和立法的疏漏,法院在适用新法时仍然出现了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领域中常见的用法不恰当和说理不准确等问题。我国涉外司法审判实践对于有争议的条文的运用为我们检验新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对今后新法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利契约论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48-53. 
    摘要 ( 240 )   收藏
    专利契约论将专利视为发明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交换的契约。早期的专利契约论将新颖性视为专利契约的对价,成熟的专利契约论将说明书充分公开视为专利契约的对价。在专利契约论看来,专利权人的义务不是实施而是公开,专利权的本质不是实施垄断权而是排他权。我国专利实践中存在着专利审查者被申请人“俘获”、对专利申请的非正常激励、对专利实施率低的误读、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过度司法调解等问题和做法不符合专利契约论的精神,亟待纠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近欧美国家自然遗产立法的整合化趋势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54-57. 
    摘要 ( 94 )   收藏
    晚近欧美各国的自然遗产立法出现了整合化的趋势,各国开始放弃针对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分别立法的方式,转而采用综合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立法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在制定过程中也应借鉴欧美各国的立法经验,在立法模式和立法理念上注重内力和外力的结合,注重保护的文化特点,平衡对待保护对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问题剖析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58-61. 
    摘要 ( 117 )   收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国家限制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致使农民因缺少财产权利抵押而无法获得银行较大数额的贷款,无法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瓶颈”。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已具备突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限制的现实基础。应建立和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及登记、评估、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制度,保障农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与区分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62-64. 
    摘要 ( 183 )   收藏
    信用卡诈骗罪是经济犯罪中常见的犯罪之一,其中,信用卡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的界分涉及竞合理论和对法条本身的理解,特别法排斥普通法应被坚决贯彻,因数额不足不构成特别犯罪的应当认定为无罪,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而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案件,应依旧成立信用卡诈骗罪,且不区分对人使用或是对机器使用。抢劫信用卡并使用的案件,结论不可一概而论,应当区分不同情形定一罪或是数罪并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困局及其破解路径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65-69. 
    摘要 ( 93 )   收藏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并在文化技能、思想观念、就业方向与流动性、维权意识与组织化程度以及对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需求等方面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发展中也陷入了精神文化匮乏及不良心理产生、城乡流动环境不成熟、城市融入隔阂未除、文化水平与技能培训相对落后、组织维权机制作用有限、政府公关服务与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困境。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生活,应健全职业培训及就业引导体系,关注农民工心理与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农民工组织在维权机制中的作用,构建公平公正的就业、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以江西赣南A市农民工调查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70-73. 
    摘要 ( 138 )   收藏
    通过对在赣南A市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农民工进行的随机性社会问卷调查分析显示,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特点是:政治参与的渠道较为单一;政治“冷漠化”与政治认识的“模糊性”同时并存;政治参与呈“双重边缘化”。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选民资格制度,优化、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民工党组织、工会组织、自治组织建设,夯实农民工政治参与基础;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74-80. 
    摘要 ( 105 )   收藏
    运用定量数据从人口特征、经济地位和社会网络三个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低,人口特征、经济地位和社会网络特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不同维度具有显著影响。女性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男性;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经济收入和人力资本显著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规模与心理健康水平成正相关,社会网络结构与心理健康水平呈“倒V型”特征。此外,农民工劳动时间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共十八大精神与当下中国经济
    劳动贬值与回归“劳动价值论”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81-84. 
    摘要 ( 146 )   收藏
    当今社会,劳动贬值现象十分严重,长此以往,势必危及到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针对中国现阶段的现实,劳动在社会价值取向、分配体制和政策上,应回归劳动价值论。这就必须经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再到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这样才能引导人们尊重劳动、努力劳动创造财富和知识,国民经济才能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和科学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85-89. 
    摘要 ( 270 )   收藏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用公共财政再分配的方式,是不能真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相统一的共同富裕,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收入倍增、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应高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要实现此目的,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耕地自然力安全预警理论探索——基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视角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90-93. 
    摘要 ( 139 )   收藏
    探索耕地自然力安全理论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环节,而既有的研究缺乏对耕地自然力安全本质的阐释。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耕地自然力,需要从耕地的自然生产力、生态力及社会力方面诠释其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内涵,且可将耕地自然力的安全警示节点分为五类,即绿灯节点、黄灯节点、橘灯节点、红灯节点与黑灯节点,警示级别随颜色的变化而逐渐上升。对于耕地自然力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从提高耕地自然力安全预警意识、原生态角度设计预警指标及设立预警组织管理机构几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年回眸与展望
    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析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94-101. 
    摘要 ( 119 )   收藏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10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以国企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恢复了良好的增长趋势,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经济地位仍在下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不高、结构调整有待深入、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形势严峻等问题。应该认识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实际尚未真正到来,需要进一步建立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效机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等是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仿真分析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02-108. 
    摘要 ( 114 )   收藏
    经济发展潜力开发的路径包括内生路径与外生路径,应选择以内生路径为主,外生路径为辅,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潜力开发。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有效性,从而构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开发路径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确定东北经济潜力开发的主导回路。东北地区应有目的地选择经济发展潜力开发的关键通用路径与专用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发展实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基于沪市A股2009—2010年报的经验数据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09-114. 
    摘要 ( 75 )   收藏
    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上市公司在信息公布后的较短窗口内市场反应显著为负,说明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有强烈的市场反应,并且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公司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在《基本规范》执行后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大部分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仍旧信息含量不高,同时投资者对内部控制信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否能够长期重视内部控制信息还要看市场进入强制披露阶段后内部控制信息含量如何,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还需要细化,监管部门还应当继续加强监管以保证内部控制相关规定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15-119. 
    摘要 ( 133 )   收藏
    2000—201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上,城镇居民消费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居民也明显不同,前者居住类和交通通讯类消费支出排在前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大,食品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排在后面;后者则是医疗保健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消费支出排在前列,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大,居住和衣着类消费排在后面。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出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调整居民收入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以及调整投资消费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调推进中国金融发展和资本账户开放研究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20-125. 
    摘要 ( 131 )   收藏
    利用我国1984—2010年的时序数据进行OLS、协整检验、VAR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资本账户开放并不符合占主导性地位的“先内后外”理论,而是协调推进、同步发展的关系。利率汇率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国有控股大型商行占绝对性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和间接融资为主的社会融资体系,市场分割,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和不良贷款管理的缺陷及证券资本流动自由化亟需配套改革,是当前阻碍我国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财政政策思考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26-130. 
    摘要 ( 112 )   收藏
    运用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基本理论,重新分析新时期财政的调节分配职能。并从劳动者报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较、辽宁城乡居民收入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的比较及辽宁城乡居民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等角度分析了辽宁收入分配领域差距的现状,深入探讨了产生收入分配领域差距扩大的财政政策原因主要有税收体系不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不规范、财政支出“缺越位”等问题。为发挥财政的调节收入分配职能作用,提出了通过进一步完善税收体系、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增加劳动者报酬、加大教育投入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措施来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辽宁产业结构30年变迁的阐释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31-135. 
    摘要 ( 102 )   收藏
    通过收集辽宁省1978——2011年度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辽宁省产业仍呈“二三一”结构,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彼此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非结构调整带动了辽宁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雅俗兼备: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36-145. 
    摘要 ( 206 )   收藏
    雅俗之辨,究其根本就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亦即士大夫所代表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所代表的通俗文化之间的内在区别。明代士大夫的雅俗之辨,起源于他们自别于大众的文化认知,而辨析的结局,则导致其生活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基于生活的富足、安逸,“偷闲”观念开始在士大夫中风行起来。借助于竹木、花草、动物,士大夫托物寄志,最终确立了以闲情逸致为基调的生活模式。总体而论,世俗与雅致则并存于明代士大夫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46-151. 
    摘要 ( 338 )   收藏
    祭礼之争是明清之际中西“礼仪之争”的重要内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及他们的中国教徒认为中国祭祖、祭孔等礼仪只具有伦理的意义,没有违反天主教义,中国教徒可以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他们以《礼记》、《朱子家礼》等经典文本为根据,有选择地考释、申论,以期实现儒、耶之间的和合与融通。而耶稣会士龙华民、方济各会士利安当和多明我会士黎玉范等人虽参考中国经典,但主要采取观察、访问,根据明清之际中国民众的祭礼实况,得出完全不同的看法。利玛窦及其继承者在“礼仪之争”中采用了掩饰性技巧,传达给欧洲许多并不真实的中国礼仪知识,最终导致了利玛窦传教策略的失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五斗米道、少年、游侠看三张的政治分野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52-157. 
    摘要 ( 183 )   收藏
    东汉末年,张角同张鲁、张燕分别领导的三支武装力量,形式上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形同而实异。由于各自的出身、立场不同,三张走的是两条路。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黄巾农民起义,以他为首的广大黄巾军将士,前赴后继,慷慨殉难,显示了崇高的气节,张角不愧是杰出的农民领袖。而出身道教世家的张鲁是五斗米教主,其代表豪强大族的利益,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同黄巾军毫无瓜葛。率领百万黑山军的张燕则是一个“少年”和游民首领,虽然与东汉统治者也有一定矛盾,但毕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张燕起兵无非是为了浑水摸鱼,而不是要推翻东汉王朝的统治。张鲁、张燕先是武装割据,后又积极参与军阀战争,并以自己手中的军事实力为资本,投降东汉朝廷与曹操,以曹魏功臣而终其身,二人可谓殊途而同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58-163. 
    摘要 ( 499 )   收藏
    1901—1911年的新政既是一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也是清朝统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之所以没有挽救清朝的统治,反而加速清朝的灭亡,首先在于其整体改革方案远远超出了当时清朝政府所能承担的国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致使新政改革不但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反而成为“扰民”之举,激化了官民矛盾;其次,清政府在存在严重争议的情况下启动预备立宪政治改革,不但打乱了清末新政改革计划,而且诱发和激化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清朝政府与国内立宪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由此葬送了整个新政改革事业以及清朝的统治;再者,也是由于新政的改革内容本身就具有革命性,具有颠覆清朝统治的内在动力。就此来说,新政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影响与辛亥革命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并行不悖的,都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康熙开海后中国对日贸易重心北移原因初探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64-168. 
    摘要 ( 205 )   收藏
    1684年康熙帝解除海禁之后,中国对日贸易的重心发生了北移,即从福建地区转移到江浙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江浙地区交通便利,同时又是中日贸易货物的主要产地,有利于减少贸易成本;清政府为了加强对中日洋铜贸易的管理,倾向于将贸易口岸集中在江浙地区;日本政府为了保证进口生丝和书籍的质量,在限定唐船入港数量时,对江浙地区的商船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明中后期以来中国对日私人海上贸易的格局在清初康熙开海后发生了变化,福建地区衰落,而江浙地区迅速崛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叶山地望考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69-172. 
    摘要 ( 239 )   收藏
    木叶山是契丹民族的圣山,是辽朝皇帝行祭山仪的场所,但史籍对其地望无确切记载,史家对此也多有歧见,如“两河交汇说”、“海金山说”、“上京东北三百里说和连山说”、“辽祖陵说”和“阿鲁科尔沁旗天山说”等等。但以文献记载与实地地理调查比勘的结果来看,上述诸说皆有一些可商榷之处,根据辽朝诸帝赴木叶山行祭山仪的行程来看,木叶山应该座落在辽上京以南约四天里程的潢河岸边,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之海拉金山,该山形胜亦符合史籍提示之木叶山概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建美学合法性的一种路径——论韦尔施的“感性学思维”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73-177. 
    摘要 ( 194 )   收藏
    韦尔施把当代美学的合法性危机归咎于后者对感性学这一学科本义的遗忘,希冀通过追溯美学与感知的初始语义关系来建构一种被称为感性学思维的新的美学思维模式。感性学思维以鲍姆加登的美学述义为理论基础,将认识论审美化构筑为自己的理论中枢,并最终创构出“超越美学的美学”这样一种具有后现代风格的学科形式。感性学思维虽然在知识论层面回应了美学的合法性危机,却淡化了对美学固有的情感维度和超越精神的观照,从而削弱了美学的人文价值内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78-187. 
    摘要 ( 171 )   收藏
    西方诠释学是一个以德国诠释学传统为主体的大理论系列。纵观这一大系统的发展,自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转向以来,有一个总的趋势即越益主观化。因而,一个关于诠释学或曰阐释学的新思路的提出,就十分需要并极为重要。西方诠释学是以阅读活动或阅读行为为其研究对象的;作为中国20世纪新时期文学史革新的方法论的诠释理论,则是立足于文学史研究之上的,因而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要而言之,其内容除了历史真实的两重性存在原理、逼近原生状态的认知目标以及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这三项外,还有与解释的循环密切关联的整体性原则、从民族文化—心理动态的建构过程上来把握文学史的进程以及从世代传播与社会性整合上着眼的“读解”概念。新诠释学具有一系列西方诠释学所不具备的概念与命题,并能够解决西方诠释学中存在的许多难题与矛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骚》与早期弃逐诗之关联及承接转换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88-195. 
    摘要 ( 191 )   收藏
    作为骚体逐臣诗的代表作,《离骚》不仅受到此前弃妇诗的影响,而且与《诗经》中的逐臣诗也存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诸多关联:围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一核心环节,在被逐原因、被逐过程、抒悲写怨等基本形态上,《离骚》与《四月》更为接近;在怨慕心态与讽刺特点上,与《小弁》以及相关的剌谗之作具有内在的关合;在心性志节的表现上,与《柏舟》存在明显的承接。如果收拢视线,仅从《柏舟》兼具夫妇、君臣之多元义项一点来看,则其与春秋时代流行的对弃妇诗的政治性解读一起,大大强化了男女君臣间的文化关联,为《离骚》的象喻范式导夫先路;而《离骚》建构的借男女离合以喻君臣际遇的象喻系统,则在承接先行作品的基础上,将弃逐文学的内容和艺术予以了空前的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唐赋的承传与新变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196-200. 
    摘要 ( 166 )   收藏
    初唐辞赋从赋家的性情与主张,到辞赋文本的体式与风貌,以及与之关联的王朝的文化政策与赋家的生存状况,莫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境况。初唐赋论一开始就有了合气质与清绮两长的高远目标,赋家与赋论家们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着努力,尽管这一目标终归没有实现,但它本身就五彩纷呈,引人入胜,并为唐赋的前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作实践方面,或以颂美讽谏为旨归,或任一己独到之气慨;多唱和之赋,少自娱之作;在继承六朝赋讲求具象与感物的同时,特好玄言与哲理;在诗赋互化中产生了五、七言诗体赋与七言歌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谢榛与李攀龙之争新论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01-205. 
    摘要 ( 147 )   收藏
    谢榛与李攀龙之争改变了后七子团体内部结构,对谢榛在文坛的地位及其创作倾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界对两人争端有诸多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五说:性情所致;文字误会;名誉之争;地位差距;持论不合。均非令人信服之论。从明中叶党社斗争的角度探究可以认定:导致两人矛盾爆发的重要契机乃是当时日益严峻的政治斗争形势,尤其是文人集团与权臣严嵩的斗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魏燮均的诗学观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06-210. 
    摘要 ( 346 )   收藏
    魏燮均将诗歌创作作为传名声于不朽的事业,有意识地师法古人,直承“辽东三老”,上溯汉魏、陶渊明,远接王维、孟浩然、李白与杜甫等唐代诸贤,从诗歌创作主体角度提倡发抒性情并不废苦吟,从客体角度重视山川等自然景物及社会环境、人生境遇对诗歌创作的感发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11-214. 
    摘要 ( 220 )   收藏
    近20年来,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模仿、吸收、借鉴、融汇到自创的发展过程。由于受到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教材与学术著作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的教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模仿借鉴有余,而自创原创不够的倾向。这种状况,不仅源于比较文学自身的开放性等学科特点,而且符合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实际,因而有着不言而喻的合理性。破除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中的教材与学术著作的传统二元对立关系,在遵守本学科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在界定教材和专著两者关系过程中存在的“等级观念”与“精英意识”,区分“广义教材观”与“狭义教材观”、“静止教材观”与“动态教材观”,不仅有助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对中国教育问题与现状的洞察和反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0年代下半期中国文艺思想与《讲话》——以《人民日报》1967、1970年两个纪念专栏为例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15-222. 
    摘要 ( 138 )   收藏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和28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分别开设了两个纪念专栏。这是在研究《讲话》接受、阐释史时必须注意到的层面。专栏内所发文章主要关乎两个内容:一是把《讲话》认定为判断敌我、是非的唯一标准,强调了《讲话》在文艺理论与实践中的“武器”作用;二是重提工农兵形象问题,进一步窄化了《讲话》所倡导的服务对象。其时,也正是《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笼和被“广泛倡导”之际,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两个专栏也是对极左文艺思潮的集中贩卖,是借纪念《讲话》之命行推广《纪要》之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悖爱的道德审美与虚妄的自我救赎——《吉姆老爷》解读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23-226. 
    摘要 ( 207 )   收藏
    康拉德崇尚西方传统的道德审美理念,视骑士精神为高尚的美德。他作品中的男性主人公大多执着于各自的道德审美标准。《吉姆老爷》中的吉姆便是其典型,他崇尚骑士精神,视荣誉如生命。然而,吉姆虚妄的骑士梦想和有悖于人性与爱的道德审美理念彰显了其冷漠的大男子主义。他为维护自己的虚荣和自我救赎而将女性物化,并将其作为建构自我的镜像参照。这一切最终摧毁了自己和妻子的人生与爱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祈使句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2):  227-232. 
    摘要 ( 161 )   收藏
    祈使句的交际意图是以“说话所满足的需求”为出发点,对祈使句功能重新审视的结果。祈使句交际意图实现过程研究是从整体的视角,系统阐释祈使句交际意图的实现图式、实现原则以及实现模式。实现模式具体体现为:直接要求模式、告知理由模式、询问能力、意愿模式和缓和态度模式。不同的交际意图实现模式对应于不同的话语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