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3 ›› Issue (4): 10-16.

• 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哲学研究转型论

李晓元   

  • 出版日期:2013-07-20 发布日期:2018-08-07
  • 作者简介:李晓元,1962年生,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 漳州 363000)。
  • 基金资助: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BGL00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12YJC630291)

  • Online:2013-07-20 Published:2018-08-07

摘要: 哲学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谁研究?以马克思哲学研究观审视当今中国学界的哲学研究生态,就会发现学界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还不是十分清楚,还存在着现实世界哲学研究或创造型哲学研究严重不足,而资源型哲学研究或理论哲学研究过度的倾向。资源型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衍生资源型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型或理论型哲学研究的过度盛行。因此,哲学研究主题的转型就是从资源型的理论哲学研究转向创造型的现实世界哲学研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从哲学观统领的研究方法向现实世界主导的研究方法转型,从理论哲学研究范式向现实世界哲学研究范式转型,从现实问题情结向现实世界总体旨趣转型,从经济本位、个人本位向大众本位转型。

关键词: 哲学研究, 转型, 现实世界哲学

中图分类号: 

  • B01
〔1〕〔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62、544页。〔2〕〔3〕〔4〕〔5〕〔6〕〔14〕〔15〕〔16〕〔17〕〔18〕〔19〕〔20〕〔25〕〔26〕〔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74、92、76、76-77、1、56、77、57、93、92、72、63、16、197页。〔7〕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叶汝贤、孙麾主编:《马克思与我们同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1页。〔8〕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3页。〔9〕俞吾金:《俞吾金集》,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自序,第6页。〔10〕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熊伟等译,2005年,第10页。〔11〕江怡:《共时性哲学空间中的中国与世界》,《哲学研究》2008年11期。〔12〕欧阳康:《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页。〔21〕《德里达中国讲演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69页。〔22〕詹明信:《回归“当前事件哲学”》,《读书》2002年12期。〔23〕陆杰荣:《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现实性向度及其实质》,《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5-76页。〔28〕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50页。〔29〕李晓元:《人学走进工作世界——主体化人学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页。〔30〕韩庆祥:《思想是时代的声音:从哲学到人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1] 杨晓.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20.
[2] 高文新, 曲波. “实事”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23.
[3] . 实践价值的非终极性及其文化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6-21.
[4] 张剑抒. 从真、善、美的三性融合看马克思的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39-41.
[5] 陈丽杰. 古希腊本体论“世界观哲学”特性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2-54.
[6] 张兴国. 东亚价值观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21-26.
[7] 王晓红. 本体论:人之存在的理论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5-18.
[8] 王国富. 康德哲学的本体论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22-25.
[9] 胡敏中. 在知: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23-25.
[10] 周凡. 价值的当代生存论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1-35.
[11] 朱书刚.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观焦点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6-40.
[12] 郭国勋. 发展应用哲学与矫正哲学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4-9.
[13] 晏辉. 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0-15.
[14] 陈新汉. 论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7-23.
[15] 刘国章. 论"先验"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6-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