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2): 84-90.

• 中外司法适用中的理论解读 • 上一篇    下一篇

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归属

孙运梁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孙运梁, 1979年生,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91)。
  • 基金资助: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3SFB5015);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CLS2013D239)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主张故意处于犯罪论体系各个阶段的观点都存在,问题的关键是故意处于哪一个阶段更合理,更能与其他犯罪要素相协调,更能体现其理论功能。在行为无价值论看来,故意属于违法要素;在结果无价值论看来,故意具有不遵从法规范的有意性,是行为具有可谴责性的前提和基础,应是一种责任要素。由于违法的本质是法益侵害及危险,而故意与法益侵害及危险并无直接关联,因此以故意为代表的主观要素应属于责任要素,而不是违法要素。故意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归属与对构成要件的理解密切相关。从将构成要件理解为违法类型、赋予构成要件以故意规制机能的立场出发,应当将故意理解为责任要素。

关键词: 故意, 犯罪论, 构成要件, 归属

中图分类号: 

  • D924.1

〔1〕〔8〕〔10〕〔13〕大谷实:《刑法总论》(新版第2版),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8、150、306、148页。
〔2〕福田平:《全订刑法讲义》,东京:有斐阁,2004年,第84页。
〔3〕〔9〕〔14〕〔18〕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2、215、215、82页。
〔4〕〔15〕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8、309页。
〔5〕川端博:《刑法总论讲义》,东京:成文堂,2006年,第165页。
〔6〕陈兴良:《教义刑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4、425页。
〔7〕Hans Heinrich Jescheck,Homas Weigend,“Lehrbuch des Strafrechts,”Rudolphi,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vol.16,(1995),p.3。
〔11〕西原春夫:《刑法总论》,东京:成文堂,1977年,第416页;野村稔:《刑法总论》,东京:成文堂,1998年,第299页。
〔12〕〔29〕〔33〕〔35〕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付立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86、31-32、28-33、95页。
〔16〕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67页。
〔17〕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1-92页。
〔19〕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229页。
〔20〕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3、164页。
〔21〕〔27〕〔40〕〔42〕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14、115、106、107页。
〔22〕〔34〕内藤谦:《刑法讲义总论(上)》,东京:有斐阁,1983年,第184、216页。
〔23〕〔26〕〔39〕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王昭武、刘明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181、182、182页。
〔24〕〔41〕川端博:《刑法总论25讲》,东京:青林书院,1990年,第47、46-47页。
〔25〕〔36〕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8、90页。
〔28〕〔32〕陈子平:《刑法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8、128页。
〔30〕山口厚:《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
〔31〕〔44〕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付立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中译本序第3、2页。
〔37〕松宫孝明:《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补正版),钱叶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2页。
〔38〕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Ⅰ》,东京:有斐阁,1972年,第314页。
〔43〕川端博:《刑法总论二十五讲》,余振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1页。
〔45〕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第56页。
[1] 钱叶六. 嫖宿幼女罪废除的价值分析及相关行为的认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79-85.
[2] . 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构成要件及适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57-61.
[3] . 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习惯国际法上的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67-71.
[4] 陈晓宇. 合同诈骗罪主观要件认定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99-102.
[5] 张云鹏. 论持有型犯罪主观故意之推定认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84-87.
[6] 张小虎.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进程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88-94.
[7] 陈松, 姜立嘉. 对体育经济学的学科性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100-102.
[8] 赵珊. 略论表见代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49-5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