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洋势力被称为北洋军阀,是在袁世凯以后特殊政治环境下形成的。北洋社会处于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具有乱世、发展、开放等特点。北洋政府并非一个无能、卖国的政府。北洋政府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固然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在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做过不少有益的事情。民初国会屡被非法解散,民主色彩宪法被废除,致使国民的良好愿望不能实现,历史责任不能由袁世凯北洋势力独负。对北洋时期复杂社会的复杂政治人物,应该予以更全面的认识、更客观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
〔1〕张华腾:《北洋集团研究》“序言”,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9〕张国淦:《北洋军阀的起源》,杜春和等编:《北洋军阀史料选辑》(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1页。 〔3〕陶菊隐:《北洋军阀统计时期史话》(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修订本,第306页。 〔4〕孙中山:《宴请滇军第四师官佐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00页。 〔5〕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869-870页。 〔6〕李大钊:《现在与将来》,《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71页。 〔7〕孙中山:《复于右任函》,《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6页。 〔8〕孙中山:《与留法学生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5页。 〔10〕〔11〕徐勇:《近代中国军政关系与“军阀”话语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04-226、204-214页。 〔12〕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3〕张华腾:《新政、革命与清末民初社会研究》“前言”,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14〕〔16〕〔17〕〔20〕虞和平:《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经济卷1900—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43、242、243、166页。 〔15〕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46页。 〔18〕朱宗震、杨光辉编:《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13页。 〔19〕袁世凯:《通令各省提倡实业文》、《袁大总统文牍类编》,上海:会文堂书局,1925年,第121-122页;《袁世凯关于修订各项经济法规以利实业发达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南京:凤凰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 〔21〕贾士毅:《民国财政史》第一编上册,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第52-53页;《中华民国史》第二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445页。 〔22〕周学熙:《周止阉先生自编年谱》,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40页。 〔23〕〔36〕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第223、278页。 〔24〕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二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第1049页。 〔25〕李新、李宗一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18-219页。 〔26〕《大公报》1920年1月5日。 〔27〕《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第300页。 〔28〕张华腾:《袁世凯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与妥协》,《民国研究》2012年第3期。 〔29〕《凡尔赛条约》,《国际条约集》(1917—1923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第131-132页。 〔30〕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上海:泰东书局,1914年,第124页。 〔31〕徐有朋:《袁大总统书牍汇编》,上海:广益书局,1924年,第12页。 〔32〕袁世凯:《大总统布告》第一号,《政府公报》1914年5月1日。 〔33〕《致袁世凯等电》,曾业英编《蔡松坡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31页。 〔34〕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章伯锋等主编:《近代稗海》第三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 〔35〕张华腾:《中国1913——民初的政治纷争与政治转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52页。 〔37〕徐文霨:《跋》,沈祖宪:《养寿园奏议辑要》,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66年,第885-886页。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55-356页。 |
[1] |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
[2] |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
[3] | 余华林.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8-185. |
[4] |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24-130. |
[5] | 王晓秋. 《奉系军阀全书》略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87-187. |
[6] | 戴玉琴周建超. 孙中山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0-123. |
[7] |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
[8] | 王杉.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18-122. |
[9] | 黄敏. 论徐谦的爱国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8-131. |
[10] | 杨琪.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8-133. |
[11] |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24-130. |
[12] | 胡玉海.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22-128. |
[13] | 张锐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70-75. |
[14] | 王凤杰. 略论民国时期奉天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83-186. |
[15] |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1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