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2): 137-147.

• 北洋历史重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廪生释论

展龙   

  • 出版日期:2015-04-15 发布日期:2015-04-15
  • 作者简介:展龙,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开封450071)。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S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694);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4)。

  • Online:2015-04-15 Published:2015-04-15

摘要: 廪生是明代地方学校生员类别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廪生选录方式多样,但以岁、科两试为主,廪生额数有定,但也时有变化。较之增生、附生等普通生员,明代廪生地位颇高,名望甚隆,享有免费食宿、馔堂会馔等礼遇,但明廷对廪生的管理也极为严苛。与其他生员一样,明代廪生虽然可以选择出贡入仕、纳贡入监、中式举人等仕进之途,但此类出路布满荆棘,均非坦途,很多廪生不得不弃巾裂冠,决绝仕途,转而从事塾师、游幕、医士、儒贾、讼师等社会职业,甚至沦为山人清客。

关键词: 明代, 廪生, 选录, 待遇, 管理, 出路

中图分类号: 

  • K248

〔1〕〔88〕李自滋:崇祯《泰州志》卷8《新设儒学义田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30、30页。
〔2〕韩晟:万历《遂安县志》卷4《重修儒学记》,明万历四十年(1586)修钞本,第13页。
〔3〕 〔20〕 〔27〕 〔28〕 〔29〕 〔30〕 〔34〕 〔35〕 〔59〕 〔78〕申时行等:万历《明会典》卷78《学校·儒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52、452、452、452、452、452、452、452、452、452页。
〔4〕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151,正统十二年三月癸酉,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第2959-2960页。
〔5〕 〔21〕 〔33〕 〔52〕 〔74〕 〔86〕 〔90〕 〔108〕〔116〕 〔117〕〔120〕 〔122〕 〔124〕张廷玉等:《明史》卷69《选举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687、1686、1687、1686、1676、1687、1677、1677、1687、1687、1688、1687、1687页。
〔6〕李默:嘉靖《宁国府志》卷3《秩统纪》,《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第19页。
〔7〕陈俊:万历《宁国府志》卷9《学校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第42页。
〔8〕 〔37〕顾炎武:《亭林文集》卷1《生员论》,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23页。
〔9〕傅学礼:嘉靖《庆阳府志》卷14《乡贤》,《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第18页。
〔10〕王叔杲:嘉靖《靖江县志》卷5《职官四》,《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第7页。
〔11〕吴子玉:《(万历休宁)茗州吴氏家记》卷10,明万历钞本。
〔12〕吴应箕:《楼山堂集》卷16《李行季诗序》,《四库禁毁书丛刊》本,第454页。
〔13〕陈确:《陈确集》卷首陈敬章《乾初先生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6页。
〔14〕文徵明:《文徵明集》卷25《三学上陆冢宰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85页。
〔15〕 〔72〕 〔73〕 〔123〕叶梦珠:《阅世编》卷2《学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9、29、29-30、29页。
〔16〕嵇璜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卷4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99页。
〔17〕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卷29《秩官》,明弘治刻本,第22页。
〔18〕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70《边方事宜》,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12页。
〔19〕王珣:弘治《宁夏新志》卷1《学校》,《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第225页。
〔22〕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33,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洪武十三年八月丙戌,第2109页。
〔23〕俞汝楫:《礼部志稿》卷24《儒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61页。
〔24〕张居正等:《明世宗实录》卷28,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嘉靖二年六月丙辰,第775页。
〔25〕张居正等:《明世宗实录》卷37,嘉靖三年三月戊辰,第920页。
〔26〕 冯惟敏:万历《保定府志》卷17,万历三十五年(1607)增修本,第723-733页。
〔31〕李侃:成化《山西通志》卷13《寿阳县新学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景钞本,第863页。
〔32〕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490《垦田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5415页。
〔36〕朱勤美:《王国典礼》卷7《惩戒》,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周府刻天启增修本,第170页。
〔38〕〔50〕雷礼:《国朝列卿纪》卷10《三杨总论》,《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34、134页。
〔39〕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1《华盖殿大学士张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页。
〔40〕徐学聚:《国朝典汇》卷35《吏部·官制》,明天启四年(1624)徐与参刻本,第825页。
〔41〕李默:《孤树裒谈》卷10《武宗下》,明刻本,第306页。
〔42〕章潢:《图书编》卷88《户部财用出入揭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6页。
〔43〕张萱:《西园闻见录》卷34《积贮》,民国哈佛燕京学社印本,第1353页。
〔44〕黄训:《名臣经济录》卷22《论食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31页。
〔45〕王圻:《续文献通考》卷36《国用考》,明万历三十年(1602)松江府刻本,第325页。
〔46〕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12页。
〔47〕张廷玉等:《明史》卷40《地理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82页。
〔48〕林炫:《林榕江先生集》卷13《送督学高一所先生迁江西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第184页。
〔49〕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52,洪武十六年二月丙申,第2387-2388页。
〔51〕吕坤:《心吾吕先生实政录》明职卷1《贡士出身》,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刻本,第5页。
〔53〕 〔62〕 〔130〕申时行等:万历《明会典》卷39《廪禄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279、279、279页。
〔54〕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44,洪武十五年四月丙戌,第2264页。
〔55〕 〔88〕 王毂祥:《苏州府学志》卷5《师生职员》,明嘉靖刻本,第79、79页。
〔56〕杨子器:弘治《常熟县志》卷3《廪禄》,清抄本,第203页。
〔57〕 〔168〕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46,洪武十二年十月辛卯,第925、924页。
〔58〕刘吉等:《明宪宗实录》卷9,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天顺八年九月辛酉,第196页。
〔60〕吕坤:《心吾吕先生实政录》民务卷2《收放仓谷》,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文炳刻本,第37页。
〔61〕陈宝良:《明代生员层的经济特权及其贫困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2期。
〔63〕 〔69〕刘广生:万历《常州府志》卷5《钱谷》,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第33、33页。
〔64〕 〔66〕欧阳保:万历《雷州府志》卷10《学校志·俸粮》,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第15、30页。
〔65〕 〔71〕陈九畴:康熙《高安县志》卷5《庠序》,《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第147、147页。
〔67〕〔68〕蔡迎恩:万历《太平府志》卷3《沿革·儒学》,明万历五年(1577)刻本,第455、457页。
〔70〕周之勉:天启《来安县志》卷3《赋役》,明天启元年(1621)刊本,第30页。
〔75〕 〔107〕 〔109〕黄佐:《南雍志》卷9《学规本末》,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第842、842、946页。
〔76〕蔡懋昭:隆庆《赵州志》卷2《建置》,明隆庆刻本,第16页。
〔77〕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45,洪武十五年五月己未,第2275页。
〔79〕张奎:正德《金山卫志》卷3《兵政·赋役》,上海:上海传真社,1932年影印本,第21页。
〔80〕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壬辰,第346页。
〔81〕蔡懋昭:隆庆《赵州志》卷10《杂考》,明隆庆刻本,第17页。
〔82〕申时行等:万历《明会典》卷20《户口二·赋役》,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34页。
〔83〕王齐:嘉靖《雄乘》卷上《建置第五·学校》,《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第36页。
〔84〕郭子章:《蠙衣生黔草》卷10《编保甲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318页。
〔85〕齐如山:《中国之科名》,《中国选举史料·清代编》,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第1099页。
〔87〕梁兆阳:崇祯《海澄县志》卷2《镇海学廪饩附》,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第143页。
〔89〕陈镐:《阙里志》卷6《礼乐·科贡》,明嘉靖刻本,第56页。
〔91〕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47,洪武十五年八月辛巳,第2301页。
〔92〕 〔93〕 〔94〕 〔95〕 〔99〕 〔100〕 〔101〕 〔102〕 〔104〕〔105〕 〔106〕申时行等:万历《明会典》卷78《学校·儒学》,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53、453、453、453、453、453、453、453、453、453、453页。
〔96〕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壬辰,第345-346页。
〔97〕 〔103〕俞汝楫:《礼部志稿》卷70《学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50、1050页。
〔98〕涂山:《明政统宗》卷14《停考黜生员追廪例》,明万历刻本,第438页。
〔110〕欧阳东凤:万历《兴化县新志》卷3《人事之纪》,明万历钞本。
〔111〕 〔158〕黄训:《名臣经济录》卷26《提督学校条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23-524、523-524页。
〔112〕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壬辰,第344页。
〔113〕〔115〕李宗元:嘉靖《沈丘县志》卷2,明嘉靖九年(1530年)刻本,第1022、1022页。
〔114〕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17,正统元年五月壬辰,第345页。
〔118〕顾秉谦等:《明神宗实录》卷151,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万历十二年七月辛丑,第2808页。
〔119〕鲁铎:《鲁文恪公集》卷7,明隆庆元年(1567)刻本,第54页。
〔121〕福申:《俚俗集》卷16《选贡》,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77页。
〔125〕姚广孝等:《明太祖实录》卷193,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甲午,第2907页。
〔126〕顾秉谦等:《明神宗实录》卷38,万历三年五月癸丑,第892页。
〔127〕王纳言:隆庆《丰润县志》卷2《事纪》,明隆庆四年(1570)刻本,第58页。
〔128〕费宏等:《明武宗实录》卷74,正德六年四月戊申,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第1643页。
〔129〕 〔152〕申时行等:万历《明会典》卷123《兵部六·功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634、634页。
〔131〕李可久:隆庆《华州志》卷21《人物列传》,清光绪八年(1882)合刻华州本,第21页。
〔132〕赵锦:嘉靖《江阴县志》卷15《选举表》,明嘉靖刻本,第2页。
〔133〕姚卿:嘉靖《鲁山县志》卷6《人物》,明嘉靖刻本,第19页。
〔134〕李维祯:《大泌山房集》卷23《秦京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10页。
〔13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1《监生选正官》,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第741页。
〔136〕温体仁等:《明熹宗实录》卷60,天启五年六月癸卯,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第2857页。
〔137〕刘芳:崇祯《砀山县志》前卷,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第102页。
〔138〕 〔139〕蔡迎恩:万历《太平府志》卷2《恩例》,明万历五年(1577)刻本,第11、11页。
〔140〕黄蓥:嘉靖《石埭县志》卷6,清康熙十四年(1675)本,第40页。
〔141〕沈文系:万历《新宁县志》卷6,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第11页。
〔142〕周宪章:万历《归化县志·选举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增修本,第8页。
〔143〕张国维:《张忠敏公遗集》卷7《吴氏徐氏行略》,清咸丰刻本,第73页。
〔144〕邵有道:嘉靖《汀州府志》卷14《人物》,明嘉靖刻本,第22页。
〔145〕丘时庸:嘉靖《泾县志》卷8《选举纪》,明嘉靖刻本,第8页。
〔146〕李可久:隆庆《华州志》卷21《人物列传》,清光绪八年(1882)合刻华州本,第12页。
〔147〕李贤等:《明英宗实录》卷333,天顺五年十月甲午,第6833页。
〔148〕聂心汤:万历《钱塘县志》不分卷《纪士》,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第27页。
〔149〕刘伯缙:万历《杭州府志》卷58《选举四》,明万历刻本,第81页。
〔150〕李光祚:乾隆《长洲县志》卷20《科目》,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第49页。
〔151〕闵文振:嘉靖:《宁德县志》卷3《科贡》,明嘉靖刻本,第12页。
〔153〕熊人霖:崇祯《义乌县志》卷9《人物表·职官》,明崇祯刻本。
〔154〕王崇:嘉靖《池州府志》卷6《建官》,明嘉靖刻本,第1页。
〔155〕吕柟:嘉靖《高陵县志》卷3《职官考》,明嘉靖二十年(1541)刊本,第20页。
〔156〕郑相:嘉靖《夏邑县志》卷2《官吏》,明嘉靖刻本,第4页。
〔157〕何麟:嘉靖《真阳县志》卷2《官吏》,明嘉靖刻本,第4页。
〔159〕钟崇文:隆庆《岳州府志》卷16《乡贤传下》,明隆庆刻本,第39页。
〔160〕冯惟贤等:万历《潞城县志》卷6《人物志》,明崇祯增修本,第84页。
〔161〕李可久:隆庆《华州志》卷23《人物列传》,清光绪八年(1882)合刻华州本,第9页。
〔162〕孙文龙:万历《承天府志》卷18《贞孝》,明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第21页。
〔163〕戴瑞卿:万历《滁阳志》卷12《附记才行人物》,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刊本,第14页。
〔164〕姚崇仪:万历《常熟县私志》卷15,民国二十三年(1934)抄本,第50页。
〔165〕 〔166〕黄佐:《南雍志》卷4《事纪四》,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第81、115页。
〔167〕孔贞运:《皇明诏制》卷8《嘉靖十八年二月初四日诏》,明崇祯七年(1634)刻本,第253页。
[1]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136.
[2] 李云泉. 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6-112.
[3]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4] 杨向艳. 议狱缓死:万历朝续妖书案之皦生光狱始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59-165.
[5] 陈宝良.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生态与官场病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6-136.
[6] 叶锦花. 明代盐场制度变革与州县赋役调整——以福建同安县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37-144.
[7] 庞乃明. 欧洲势力东渐与晚明学术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45-153.
[8] 齐畅. 阁臣、宦官与万历朝国本之争——以京师《东岳庙碑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16-120.
[9] 叶锦花. 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40-151.
[10] . 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7-138.
[11] .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明代均徭法的演化路径——以浙江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8-109.
[12] . 明初磨勘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20-128.
[13] . 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48-158.
[14] . 《明史》万稿与王稿类传的异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59-164.
[15] . 雅俗兼备: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36-14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4]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5]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6]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7]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8]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9]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10]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