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4): 189-192.

• 微时代文化与美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

刘朝霞   

  • 出版日期:2015-08-15 发布日期:2015-08-15
  • 作者简介:刘朝霞,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甘肃兰州730070)。
  • 基金资助: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0257)

  • Online:2015-08-15 Published:2015-08-15

摘要: 童养媳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是封建社会蛮婚陋俗的产物。长期以来对此类形象及其命运的文学书写相对比较匮乏,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童养媳这一形象群体才大量进入现代文学视阈。作家们或是尖锐地抨击封建传统制度和习俗对她们的戕害,或是批判其愚昧落后的生存状态,或是悲悯其苦难的命运,或是展现其在被物化、被奴化以及自我异化的道路上挣扎的痛楚,童养媳形象成了作家认识社会、拷问人性、反映时代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凭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童养媳, 物化, 奴化, 异化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世界卫生组织:《虐待老人实况报道》,http://www.chinacdc.cn,2012年10月9日。
〔2〕法国就业数据统计部门:《法国2011年老年人就业率增加》,黑龙江新闻网,http://www.hljnews.cn,2012年7月30日。
〔3〕杜鹏:《推迟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4期。
〔4〕新华网:《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http://news.xinhuanet.com,2014年10月24日。
〔5〕关信平:《社会保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页。
〔6〕保利·基杜伦:《重塑中国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页。
〔7〕《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年11月12日。
〔8〕人保部:《2013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答问文字实录》,http://www.mohrss.gov.cn,2014年1月27日。
〔9〕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0]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1]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2]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3]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4]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15] 黄万华. 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90-19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