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6): 79-80.

•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法学视野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

王帅一   

  • 出版日期:2015-12-15 发布日期:2015-12-15
  • 作者简介:王帅一,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100720)。

  • Online:2015-12-15 Published:2015-12-15

摘要: 通过对明清时代的契约文本与多元史料所反映的契约关系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契约并非建立了一套类似西方以概念为中心的抽象逻辑体系。明清契约文书中的复杂用语与类型化表达反映了当事人身份及其在契约中的具体关系,契约文书维系着这种关系但其远不能反映契约关系的全貌。在契约效力存续期间,人们通过具体关系不断地变更、修正、发展、影响契约关系,从而使契约达到一种反映生活并为人们自身生活服务的运行状态。

关键词: 具体关系, 契约关系, 土地契约, 契约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 DF09

〔1〕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37页。
〔2〕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1-81页。
〔3〕〔25〕俞江:《‘契约’与‘合同’之辨——以清代契约文书为出发点》,《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4〕〔14〕〔15〕〔16〕〔21〕〔22〕〔23〕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19、188-189、189、189、176-167、37、83页。
〔5〕〔8〕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95、109页。
〔6〕〔7〕〔20〕赵冈:《永佃制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55、51、22页。
〔9〕张传玺:《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317-1318页。
〔10〕〔11〕安徽省博物馆:《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一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11页。
〔12〕〔13〕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38、146页。
〔17〕寺田浩明:《田面田底惯例的法律性质——以概念性的分析为中心》,寺田浩明:《权利与冤抑——寺田浩明中国法律史论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1页。
〔18〕尤陈俊:《明清中国房地买卖俗例中的习惯权利——以“叹契”为中心的考察》,《法学家》2012年第4期。
〔19〕岸本美绪:《明清契约文书》,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296页。
〔24〕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第111页。
[1]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2]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3]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4] 李栋.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2-108.
[5]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6]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7]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8]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9]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10]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11]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12] 苏亦工. 康熙朝《刑部现行则例》的修颁时间、传本及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2-106.
[13] 刘志松. 清代河工贪冒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07-11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