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一样,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目前,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民营经济发展困境的成因复杂,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家和部分学者强调诸如国有经济垄断、政府行为等外部环境因素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但作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外资经济对中国进行产业控制给民营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却很少被关注。在市场规模与市场范围有限的条件下,在资本、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外资已经成功控制了中国竞争性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成长。“新常态”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充分借鉴外资在资本运营、技术研发、品牌孵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加快与国有经济的整合步伐,在与外资经济、国有经济的博弈中进一步成长壮大。相应地,政府要调整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像重视引进利用外资一样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像关注国有经济发展一样关注民营经济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
〔1〕曹宗平:《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解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时卫干:《外资角色再审视:28个产业中21个外资控制》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observe/20060901/1654287822 0. shtml,2015年10月10日。 〔3〕雷振宁:《2014年汽车销量排行榜独家解读 自主继续没落》,2015年1月28日,http://news.16888.com/a/2015/0128/832757_all.html,2015年10月10日。 〔4〕黄树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2页。 〔5〕冯小虎:《中国市场的10大市场占有率化妆品品牌》,2010年3月15日,http://blog.163.com/tigerfeng88%40126/blog/static/54972331201021551430185/,2015年10月19日。 〔6〕刘迎秋、刘霞辉:《中国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三十年成就经验与展望》,《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7〕〔8〕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下(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24、153页。 〔9〕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314页。 〔10〕〔13〕谢地:《中国民营企业品牌建设报告》(2014),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第1、6页。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81-182页。 〔12〕张维迎:《国企VS民企:未来的可能前景》, 2015年8月10日, http://news.cenet.org.cn/show-123-67851-1.html,2015年10月19日。 |
[1] | . 科技资本市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支持分析——基于辽宁、山东、四川、浙江四省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06-111. |
[2] | 吕怀涛. 企业成长难题——根植于系统观的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87-91. |
[3] | 柳晓君. 论企业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80-182. |
[4] | 蓝庆新.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57-61. |
[5] | 王家斌, 展恩来, 姜凌.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十大层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71-76. |
[6] | 陈岩. 论现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86-88. |
[7] | 王书林, 安曼. 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度量方法评论与改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37-139. |
[8] | 宇红. 企业社会资本管理手段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67-170. |
[9] | 吕怀涛. 企业成长难题——根植于系统观的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0, (): 87-91. |
[10] | 柳晓君. 论企业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的建立[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80-182. |
[11] | 郭新. 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86-87. |
[12] | 于立, 孟韬. 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的理论解释与现实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67-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