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2): 188-192.

• • 上一篇    

创作环境与生命自由之间的纠葛——论《四世同堂》原始版本结尾的缺失

周珉佳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周珉佳,文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陕西 西安 710126)。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从最初在期刊上连载到后来的多次再版会出现诸多版本,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便是如此。《四世同堂》原始版本结尾的缺失已经成为版本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四世同堂》在第87段戛然而止,这里不仅有十年内乱毁手稿的外界原因,还有老舍的主观选择倾向和所发表作品的刊物选择等原因。这看似是一个由文本对照产生的“朴学”问题,但是其中却包涵着作家创作权利丧失和自我选择失效的话题。从文学走向文化是一个质的转向,版本就是这样联结着文本和社会历史两极。在创作制度和生命自由之间,没有绝对的选择,游离和徘徊是人的天然反应,老舍作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版本变化印证了他人生最艰难的日子。

关键词: 《四世同堂》, 版本, 创作环境, 生命自由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老舍:《老舍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57页.
〔2〕许杰:《评<骆驼祥子>》,《文艺新辑》1948年第1辑.
〔3〕樊骏:《认识老舍》,《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4〕《应该正确地塑造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人民日报》1951年6月17日,第1版社论.
〔5〕老舍:《自由和作家》,《老舍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644-646页.
〔6〕应星:《身体政治与现代性问题》,杨念群等主编:《新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6页.
〔7〕傅光明:《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4-15页.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2]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5]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 -77 .
[3] 杨猛宗. 我国职业病民事赔偿制度规则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16 -123 .
[4] 乔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0 -146 .
[5] 桓晓虹. 《文心雕龙》“申写郁滞”“吐纳文艺”论解——兼以古医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99 -206 .
[6]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7] 晏辉.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7 -74 .
[8] 秦博. 论明代文武臣僚间的权力庇佑——以俞大猷“谈兵”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48 -155 .
[9] 毛宣国. 西方文论的阐释经验与中国文论的阐释立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81 -190 .
[10] 贾玉娇. 反思与探讨:农村残疾人精准扶贫的目标与实践——基于新加坡的经验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64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