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4): 15-20.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下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非正统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发展

张林   

  • 发布日期:2018-08-24
  • 作者简介:张林,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 昆明 650091)。
  • 基金资助:
    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

  • Published:2018-08-24

摘要: 近年来日渐高涨的创建“中国经济学”的呼声,反映了中国经济学界对各种经济学学术传统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经济现实的共识性看法,各种学术传统都在寻求结合中国现实,实现经济学的创新。但是共识背后对“中国经济学”实质的理解有根本性的差异。“中国经济学”或者在中国实现经济学创新的方向,短期内是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派,长期内是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体。引进非正统经济学,在中国形成经济学多元发展的局面,是实现这一长期目标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非正统经济学,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 F09

〔1〕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于光远、董辅礽主编:《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3〕樊纲:《中国经验与理论创新》,《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4〕田国强:《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创新路径》,《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5〕杨瑞龙:《直面现实的中国经济学演进与发展》,《改革》2010年第5期.
〔6〕邱海平:《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经济学教育新局面》,《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1期.
〔7〕〔21〕张宇:《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1期.
〔8〕何自力:《构建中国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已是当务之急》,《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1期.
〔9〕〔20〕逄锦聚:《论中国经济学的方向和方法》,《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10〕程恩富、何干强:《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11〕贾根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西方主流化遭遇重大质疑》,《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12〕〔13〕谈敏:《中国经济学的过去与未来》,《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
〔14〕〔23〕Lee,F.S.,“Heterodox Economics and Its Critics,”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4,no.2(2012),pp.341,337-351.
〔15〕威廉·罗雪尔:《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朱绍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7-44页.
〔16〕Nau,H.H.“Gustav Schmoller’s Historico-Ethical Political Economy:Ethics,Politics and Economics in the Younger Historical School,1860-1917,”European Journal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vol.7,no.4(2000),pp.507-531.
〔17〕张林:《经济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59页.
〔18〕杰弗里·霍奇森:《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高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2页.
〔19〕张林:《经济学的自主创新:来自美国早期经济学发展史的经验》,《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1期.
〔22〕Garnett,R.Olsen,E.K.,M.Starr,eds.,Economic Plurali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0,pp.1-14.
〔24〕Lee,F.S.A.,History of Heterodox Economics:Challenging the Mainstrea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pp.1-19.
〔25〕Lee,F.S.,“Modeling the Economy as a Whole:An Integrative Approach,”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vol.70,no.5,pp.1282-1314; O’Hara,P.A.,Marx,Veblen,and Contemporary I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rinciples and Unstable Dynamics of Capitalism,Cheltenham,UK:Edward Elgar,2000,pp.5-23.
〔26〕威廉·杜格、霍华德·谢尔曼:《回到进化:马克思主义和制度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对话》,张林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27〕〔28〕杨虎涛:《经济学多元主义:历史、主旨和中国意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年第1期.
[1]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2]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3]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4] 李栋.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2-108.
[5]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6]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7]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8]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9]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10]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11] 王帅一.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79-80.
[12]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13] 宇红. 论韦伯科层制理论及其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的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83-186.
[14] 林祖华.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55-59.
[15] 周德俊, 王柏林.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解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68-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车流畅. 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学习与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法治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07 -208 .
[3]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4] 〔日〕小川利康. 周氏兄弟与大逆事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59 -166 .
[5]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6] 约翰·罗默, 梁爽, 黄斐.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5 -9 .
[7]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 -136 .
[8] 操小娟.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立法构架——兼论《土地管理法》及其修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62 -66 .
[9]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 -26 .
[10]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