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就是社会组织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兴起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迅速凸显。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虽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着同样的渊源,但是在中国却缺乏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甚至围绕着专业化和本土化等议题还存在着一定层面的张力。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分流给两个部门都带来一定的危机。随着《慈善法》的颁布,二者合流势在必行。二者的合流将有助于形成更重要的推动社会治理转型的力量。当下,对于这种合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的研究是解决分流危局的重中之重。
中图分类号:
〔1〕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2〕〔3〕孙立平等:《“中等收入陷井”还是“转型陷井”?》,《开放时代》2012年第3期. 〔4〕Robert Putnam,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pp.64-67. 〔5〕Charles Tilly, |
[1] |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68. |
[2] |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
[3] | 陈鹏. 个案工作介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的路径与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78-85. |
[4] |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146. |
[5] | 黄新华.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的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65-71. |
[6] |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
[7] | 邓国胜, 辛华. 美国志愿服务的制度设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9-85. |
[8] | 张祖平. 中国志愿者保险投保探析--基于6省86县市(地区)的数据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86-93. |
[9] | 宋言奇. 城市社区建设的机理与路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87-192. |
[10] | 孙宽宁,徐继存.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复兴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7-51. |
[11] | 郑元景. 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2-56. |
[12] | 夏历.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语言文字需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7-61. |
[13] | 江立华,张红霞. 流动与秩序:社会治理视野下流动人口的秩序整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40-44. |
[14] | 徐家良,许源.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制度风险因素及风险治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45-49. |
[15] | 李立,胡静波.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缺失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5-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