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2): 145-151.

• 近代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无奈与无力:国民党政府对"七·八事件"的评估和处置

张皓   

  • 出版日期:2017-03-15 发布日期:2018-07-27
  • 作者简介:张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5)。

  • Online:2017-03-15 Published:2018-07-27

摘要: 1949年7月8日,噶厦在印度"驻藏代表"黎吉生的唆使下突然发动"七·八事件",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等驻藏机关人员及其眷属、仆人等。这是一场严重的分裂事件,国民政府不能不处置。驻藏办事处陈锡璋认为噶厦并未公开宣布分裂,在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崩溃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噶厦限期离藏的要求,将问题留待将来解决。国民政府一方面劝说噶厦同意驻藏办事处人员返回拉萨,维持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一方面,派关吉玉到塔尔寺主持十世班禅喇嘛坐床大典,作为对事件的回应。驻印大使罗家伦与印度政府交涉,抗议印度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和危害中国主权,关注印度乘机侵占中国领土。虽然国民政府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对事件的发生与处置无奈、无力,西藏问题的解决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

关键词: "七·八事件", 陈锡璋, 罗家伦, 印度对华战略

中图分类号: 

  • K266

〔1〕〔16〕〔19〕Melvyn C. Goldstein, Dawei Sherap, and William R. Siebenschuh,A Tibetan Revolutionary——The Political Life and Times of Bapa Phüntso Wangye,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pp.119-120,119-120,120.
〔2〕〔9〕〔44〕夏扎·甘登班觉:《原西藏地方政府驱逐国民党蒙藏委员会驻拉萨办事处人员前后》,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III,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90、491、490页.
〔3〕〔15〕〔26〕常希武:《“驱汉事件”前后见闻》,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III,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3、23、22-23页.
〔4〕〔23〕〔46〕柳陞祺:《柳陞祺藏学文集》汉文卷·下,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785-786、773、785-786页.
〔5〕“TIBET 'REVOLT' EXPLAINED: Envoy Says Chinese Group, Suspected of Reds, Was Ousted,” The New York Times, Jul 25,1949.
〔6〕〔7〕〔13〕〔14〕〔18〕〔22〕〔24〕〔62〕陈锡璋:《西藏从政纪略》,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I,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93、292、293、293、291、295、295、295页.
〔8〕〔12〕夏扎·甘登班觉:《一九四九年夏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起的“驱汉事件”的来龙去脉》,《西藏党史通讯》1984年第5期.
〔10〕〔21〕〔25〕〔47〕〔53〕〔61〕罗家伦:《揭开中印间有关西藏的幕》四,《中央日报》1950年10月6日,第3版.
〔11〕拉鲁·次旺多杰:《“驱汉事件”在昌都》,《西藏党史通讯》1984年第5期.
〔17〕〔45〕噶雪·曲吉尼玛:《英国人黎吉生干涉我国内政唆使噶厦制造驱汉事件及我被贬黜始末》,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III,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2、72页.
〔20〕〔30〕强俄巴·多吉欧珠:《原西藏地方政府阻止西藏和平解放的事件之一》,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III,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34、34页.
〔27〕〔31〕〔33〕《蒙藏会发言人昨痛斥西藏当局》,《中央日报》1949年7月30日,第1版.
〔28〕〔38〕《西藏酝酿政变,图阻拦班禅坐床大典》,《中央日报》1949年7月22日,第1版.
〔29〕《监委格桑悦希谈西藏问题》,《中央日报》1949年8月1日,第1版.
〔32〕〔54〕〔57〕《罗家伦大使谈西藏政局》,《中央日报》1949年7月26日,第1版.
〔34〕《政院昨讨论西藏问题》,《中央日报》1949年8月4日,第1版.
〔35〕“China Addresses Plea to Tibet,” The New York Times, Aug 7, 1949.
〔3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寻访十世班禅灵童及关吉玉主持坐床典礼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89年第2期.
〔37〕“Separatism In China,” The Times,Jul 29,1949.
〔39〕“Tibetans Expel Chinese Mission, From Our Special Correspondent,” The Times, Jul 28, 1949.
〔40〕“Tibet: Background to Invasion,” The World Today,vol. VI, no.12(December 1950),p.500.
〔41〕《第十世班禅上书蒋总裁》,《中央日报》1949年8月21日,第1版.
〔42〕《班禅吁请二马进兵西藏》,《中央日报》1949年9月6日,第1版.
〔43〕〔加拿大〕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伍昆明、王宝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113页.
〔48〕〔49〕〔50〕〔51〕〔52〕〔55〕〔58〕〔59〕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编:《罗家伦先生文存》第2册,台北:“国史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6年,第750、751、750、750-751、750、751-752、752-753、753-754页.
〔56〕吴俊才:《干卿底事?》,《中央日报》1949年10月20日,第3版.
〔60〕罗家伦:《揭开中印间有关西藏的幕》五,《中央日报》1950年10月7日,第3版.
[1] 张婷. 民国时期东北九省划分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84-187.
[2] 戴茂林, 李波. 论解放战争初期党在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5-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 -118 .
[2]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3]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 -204 .
[4] 杨猛宗. 我国职业病民事赔偿制度规则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16 -123 .
[5] 杜书瀛. 文学的“意识存在”和“物质存在”——在克罗齐诞辰152周年之际重读他的《美学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9 -174 .
[6]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7] 张丽娜.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05 -111 .
[8] 张辉.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2 -117 .
[9]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 -148 .
[10]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