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主要是用来辨识西方文论的,认为西方现代文论普遍存在着“背离文本话语、消解文学指证,以前在立场和模式,对文本和文学作符合论者主观意图和结论的阐释”的现象;而实际上,“强制阐释”的现象普遍也存在于中国传统文论中。跨文化阐释要求阐释者暂时放弃自己的文化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文化处境、理论场域,用对方的语言或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来阐述、解释本民族的文学文本,从而达到沟通理解的目的。如果说“强制阐释”更多地是从时间性维度来进行文本阐释的,那么跨文化阐释则偏重强调阐释的空间性维度。“强制阐释”与跨文化阐释互以对方为前提,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跨文化阐释可以为“强制阐释”设界。由于存在着“跨文化阐释”这种现象,才可以确保“强制阐释”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
〔1〕〔7〕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 〔2〕〔5〕〔6〕〔8〕〔10〕〔2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5、25、24、9、110、19页. 〔3〕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48-49页. 〔4〕〔9〕朱熹:《论语集注》,《四书五经》上,宋元人注,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第10、4页. 〔11〕Ming Xie,eds.,The Agon of Interpretations:Towards a Critical Hermeneutics,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4, p.3. 〔12〕〔13〕〔14〕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164、3164、3164页. 〔15〕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王国维:《王国维遗书》一,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2页. 〔16〕〔17〕王国维:《〈国学丛刊〉序》,姚淦铭、王燕主编:《王国维文集》第4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65、367页. 〔18〕郭庆藩:《庄子集释》,《诸子集成》第3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267-268、480页. 〔19〕〔20〕〔26〕〔德〕伽达默尔、〔法〕德里达:《德法之争:伽达默尔与德里达的对话》,孙周兴、孙善春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43、167页. 〔22〕王守仁:《传习录》,王守仁撰:《王阳明全集》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9页. 〔23〕陆九渊:《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49页. 〔24〕王先谦:《荀子集解》,《诸子集成》第2册,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59页. 〔25〕Umberto Eco,Richard Rorty,Jonathan Culer, and Christine Brooke-Rose,I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 edited by Stefan Colloni,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25. 〔27〕胡明主编:《胡适精品集》第6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349页. 〔28〕严复:《译〈天演论〉自序》,谭合成、江山主编:《世界档案》,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第32-33页. 〔29〕李春青:《“强制阐释”与理论的“有限合理性”》,《文学评论》2015年第3期. 〔30〕张玉能:《西方文论的有效性不应该否定——与张江教授商榷》,《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
[1] |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
[2] |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
[3] |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
[4] |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
[5] |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
[6] |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
[7] |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
[8] |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
[9] |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
[10] |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
[11] |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
[12] |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
[13] |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
[14] |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
[15] |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