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进居村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减轻城市压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的居村农民市民化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集中居住、产业支撑、非农就业、公共服务享有等。因此,必须全面深化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合理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积极发展非农产业,着力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促进居村农民市民化和农村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
〔1〕吴业苗:《居村农民市民化:何以可能?——基于城乡一体化进路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2〕王胜子、韩俊江、白明艳:《农村公共服务:问题及对策》,《税务与经济》2014年第3期. 〔3〕黄琨:《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1页. 〔4〕李文明:《中国农民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6期. 〔5〕叶继红:《农民集中居住与移民文化适应》,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80页. |
[1] |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62. |
[2] | 高和荣. 底线公平对西方社会保障公平理论的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3-69. |
[3] | 高传胜.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0-76. |
[4] | 秦明瑞. 系统的逻辑:卢曼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7-84. |
[5] | 何旭明. 社会学质性研究何以具备可推广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85-91. |
[6] | 王远. 从“民本”到“人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思想传统与当代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4-59. |
[7] | . 养老保障迈入服务时代的制度文化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1-45. |
[8] | . 中国失独者贫困状况及救助体系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6-50. |
[9] | . 社会政策视阈下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新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1-56. |
[10] | 李凡.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生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9-53. |
[11] |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
[12] | 张继军.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80-83. |
[13] | 王慧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入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8-64. |
[14] | 詹娜. 现代化进程中的姻亲关系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48-50. |
[15] | 高连克.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8-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