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5): 177-185.

• 古代文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

于雪棠   

  • 出版日期:2018-09-15 发布日期:2018-09-28
  • 作者简介:于雪棠,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 100875)。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66)

  • Online:2018-09-15 Published:2018-09-28

摘要: 《 在宥 》 篇的“在”,其义是存在,让天下保持其固有的存在状态。宥,不是宽,而是容。“在”“宥”二字合观,意思是顺应天下自然的存在状态,以保存其固有的性与德。词义辨析离不开对文本整体意旨的把握,历代解释的差异,不只是词义的不同,还体现了儒道两种视角的分异与会通,林希逸和王夫之的阐释尤其具有代表性。“自在”“自得”二词是解说的关键。对 《 在宥 》 文本淆乱的问题,从其与 《 老子 》 思想的关联角度考察,可知全篇各章所论都围绕一个中心,并无他篇文字窜入。

关键词: 庄子, 在宥, 儒道, 孟子, 自在, 自得, 老子, 文本

中图分类号: 

  • I0

〔1〕〔2〕〔3〕〔16〕〔17〕〔18〕〔24〕〔25〕〔26〕〔27〕〔33〕〔34〕〔35〕〔36〕〔37〕〔38〕〔40〕〔42〕〔48〕〔52〕〔63〕〔64〕〔65〕〔66〕〔67〕〔69〕〔70〕〔71〕〔72〕〔74〕〔77〕〔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64、364、364、364、364、364、294、486、702、394、364、128、542、714、810、365、966、369、390、381、397-398、373、377、398、398、399、232、498、808、234、401页.
〔4〕〔30〕〔宋〕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321、321-322页.
〔5〕〔14〕〔19〕〔2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687、687、340、337页.
〔6〕杨柳桥:《庄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93页.
〔7〕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29页.
〔8〕张默生:《庄子新释》,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第178页.
〔9〕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章太炎全集·齐物论释、定本、庄子解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
〔10〕〔6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90、98页.
〔11〕〔5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69、315-316页.
〔12〕王叔岷:《庄子校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70页.
〔13〕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61页.
〔15〕王凤阳:《古辞辨》(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85页.
〔20〕〔宋〕吕惠卿撰、汤君集校:《庄子义集校》,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98页.
〔21〕〔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03页.
〔23〕〔58〕〔59〕〔60〕〔62〕〔73〕〔75〕〔76〕〔78〕〔79〕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6、29、144、144、106、13-14、166、6-7、21、186-187页.
〔28〕〔29〕〔32〕〔宋〕林希逸著、周启成校注:《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162、1、1页.
〔31〕〔39〕〔45〕〔47〕〔50〕〔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30、292、298、334、167页.
〔41〕〔68〕〔清〕林云铭:《庄子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9、119页.
〔43〕〔46〕〔49〕〔80〕王夫之:《庄子解》,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64、164、165、164页.
〔44〕钟泰:《庄子发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0页.
〔51〕崔大华:《庄子歧解》,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328页.
〔53〕〔清〕刘凤苞撰、方勇点校:《南华雪心编》,北京:中华书局,第248页.
〔54〕〔55〕方勇:《庄子纂要》第3册,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年,第191、191页.
〔56〕张恒寿:《庄子新探》,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35页.
[1]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2]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3]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4]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5]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6]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7]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8]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9]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0]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1]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2] 陈伟, 冯爱琳. 从文艺美学的视阈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09-213.
[13]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14] 刘巍. “工业题材”的命名规定、时代取向与话语魂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9-204.
[15] 石锋. “工业中心”解构后的工业写作困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05-20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张晶. “凡象,皆气也”——诗学意象观念与气论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9 -18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0 -37 .
[4] 王朝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范畴·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 -10 .
[5] 晋运锋. 平等为什么那么重要——兼论平等主义对充足主义与优先主义之批评的回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27 -34 .
[6] 关保英. 给付行政的精神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35 -41 .
[7] 孔繁华. 从性质透视我国行政复议立法目的定位——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0 -56 .
[8] 徐延辉.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与其主观生活质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74 -82 .
[9] 高君. 推进居村农民市民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94 -101 .
[10] 秦博. 论明代文武臣僚间的权力庇佑——以俞大猷“谈兵”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48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