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作世界的本质意义在于它对文化世界的本质意义。文化世界的本质是工作世界,工作世界的本质是工作世界总体性,工作世界总体性的本质是工作世界共同体,而工作共同体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共创共享的共同体关系。创造、工作创造、工作共同体构成工作世界乃至整个文化世界的三位一体本质,即以人民为主体的共创共享关系。由此,工作世界的本质意义是人民性的根本意义或根本生态。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世界、生活世界、工作世界都要遵循工作世界的本质意义,特别是共创共享的工作共同体意义。
中图分类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0页.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07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3、22页. 〔4〕〔5〕〔10〕〔11〕〔12〕〔13〕〔15〕〔16〕〔17〕〔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345、344、71、337、336、336、119、129、347页. 〔7〕〔9〕〔18〕〔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96-97、97、123页. 〔8〕〔美〕阿尔弗雷德·许茨:《社会实在问题》,霍桂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289页. 〔14〕〔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8-489、488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22页. 〔23〕〔24〕〔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23、73页. |
[1] | 张立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内在逻辑及批判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63-69. |
[2] | 王立. 应得和工资——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原则的解释性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7-114. |
[3] | 汤云. 平等的形态及其主体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15-120. |
[4] | 魏敦友. 理性的传统谱系与当代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6-21. |
[5] | 肖扬东. 普兰查斯国家理论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25-29. |
[6] | 高超. 现代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05-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