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6): 5-7.

• 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究 •    下一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真意涵

汪信砚   

  • 发布日期:2018-11-30
  • 作者简介:汪信砚,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X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任务项目(18JF134);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 Published:2018-11-30

摘要: 当代各种全球问题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形成,但在这种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为把人类联系起来的纽带的人类共同利益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种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仅仅意味着人类的灾难和莫测的命运。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从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向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人类共同利益从否定形式转化为肯定形式,即由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共同威胁转化为人类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构建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倡导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肯定形式的人类共同利益的建设,向世界广泛传播并积极推动世界各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 人类共同利益, 实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 B0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3月25日,第1版。
〔2〕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1版。
〔3〕习近平:《习近平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2014年11月19日,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4-11/19/c 133800180.htm,2018年2月4日。
〔4〕〔18〕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8日,第1版。
〔5〕〔20〕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3月29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9/c 127632707.htm,2018年1月10日。
〔6〕〔7〕〔14〕〔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22、548、538、538页。
〔8〕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
〔9〕习近平:《习近平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人民日报》2018年1月23日,第1版。
〔10〕刘建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与未来》,《学习时报》2018年6月11日,第1版。
〔11〕董俊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惑与破解》,《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7年第2期。
〔12〕〔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6、84页。
〔16〕〔英〕A. J. 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荀春生、朱继征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85年,第304页。
〔17〕〔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7页。
〔19〕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日,第1版。
[1] 张正光. 重大疫情防控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维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84-191.
[2] 李武装.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哲学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2-16.
[3] 关保英. 东北区位优势的法治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55-62.
[4] 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10.
[5] 黄新华. 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的实施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65-71.
[6] 刘勇. “持重”与“反思”:现代文学史构建的双重底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1-14.
[7] 江璐. 康德的意志概念的两个方面:实践理性和自由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5-12.
[8] . 汉英文化语言场域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46-50.
[9] 韩立新. 我国海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的设立与制度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80-86.
[10] 钱建平, 宋剑峰.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99-104.
[11] 亚思明. 体制之内 文学之外——1949至1953年间的丁玲[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95-199.
[12] 包玉秋. 法治与契约理论下制度反腐的立法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57-59.
[13] 李利辉. 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面防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27-129.
[14] 于同申, 张欣潮, 马玉荣. 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90-94.
[15] 周宁宁. 构建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83-8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