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础设施和政策性补贴的组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能过剩,需要从理论上给出具体的作用机制。考虑到我国的市场规模足够大,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社会福利。第二,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本差异比较小时,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加重两个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当该成本差异比较大时,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加重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但是会降低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第三,即使在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不同的行动次序也会造成不同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和社会福利大小程度的不同,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先动优势和民营企业的效率优势的互相作用最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治理产能过剩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性,也需要考虑不同企业的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
[1] |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
[2] | 任保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0. |
[3] | 徐胜. 海洋强国建设的科技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25-134. |
[4] | 夏中义. 反映论与“1985”方法论年——以黄海澄、林兴宅、刘再复为人物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42-150. |
[5] | 李华晶. 制度环境、绿色创业导向与绩效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92-99. |
[6] | 印重, 刘金全, 马昕田. 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经济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35-139. |
[7] | 郭将. 增长的超越———基于技术和制度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13-117. |
[8] | 谢琦. 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背景下劳动者收入结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16-118. |
[9] | 杨志勇, 汤林闽. 调节国有资本: 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新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88-94. |
[10] | 文 , 金雪琴. 基于不同区域尺度的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03-108. |
[11] | 白玲, 刁伟涛. 我国传统工业如何以技术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09-112. |
[12] | 刘海莺.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我国内需的影响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29-131. |
[13] | 王伟光. 新时期中国工业技术创新政策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56-60. |
[14] | 关键. 论产业促群战略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68-170. |
[15] | 王小军. 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79-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