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托“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2009—2021)”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SVM)的大数据分析,探索青年亚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网络文化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网络亚文化在青年群体内部形成更加统一的认知框架;在外部行动中更加主动地冲击主流文化,论争性、对抗性增强;其参与者具有较为集中的身份指征、相对稳定的群体结构,构成了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教育程度聚类的独特景观。认知一致性、行动对抗性和结构聚集性推动网络青年亚文化不断“中心化”,推动网络文化结构整体转型, 在“心灵港湾”和“赛博战场”的龃龉中与主流文化持续互动。
中图分类号:
[1] | 李阳. 危机管理模式下新媒体网络舆情治理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49-53. |
[2] | 张昭国. 非理性心态与理性诉求———关于近期交通肇事中的谣言评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32-35. |
[3] | 徐勇. 二重性与颠覆性: 后现代大众文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49-51. |
[4] | 谢志青, 陈董骄. 非理性及其研究的社会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40-42. |
[5] | 马俊峰, 白春阳. 社会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39-44. |
[6] | 杨上广, 丁金宏. 论社会极化及其影响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76-80. |
[7] | 张慧. 从社会正义看"三个代表"的当代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59-161. |
[8] | 张倜, 徐阳. 刑事和解的理念与框架———社会学进路的学理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66-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