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我优待是国际平台反垄断政策收紧之后出现的新型垄断行为。虽然欧盟已有自我优待的成案,但学术界对之依然存有诸多争议。通过对平台经济发展历史的梳理发现,自我优待是进入“互联网生态圈”阶段之后的产物,其背后蕴涵着平台经济从双边市场到跨界经营的竞争转型。以此为基础,可将自我优待分为两类:对商家实施的自我优待与对竞争平台实施的自我优待。前者存在滥用平台组织与管理职能的因素,可以进行严格反垄断规制;而后者可能是竞争机制的自然体现,应当尽量留待平台自行解决。
中图分类号:
[1] | 姚旭. 制度动力学视角下的行业信用体系法律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81-183. |
[2] | 戴谋富. 律师证券业务中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68-71. |
[3] | 潘登. 关于我国国有公司监事会的法律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61-62. |
[4] | 李宁顺, 洪盛俊. 论中国市场经济法律的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68-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