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戊戌年春组织北京保国会一直被视为百日维新前夕康有为、梁启超一派重要的政治活动。不过,目前藉以了解保国会的主要文献最早刊布于《国闻报》,实为当时康、梁为反击政敌、维护自身安全所做的政治宣传。经过康、梁的反复言说,原本“借茶会讲保国”的政治集会,被塑造成与强学会、南学会相类的学会活动,获得后世持久的高度评价。事实上,虽然康有为上书成功,并得到光绪皇帝召见,但是以开保国会为转折点,康、梁的政治境遇实则发生逆转,他们不仅招致旧党更猛烈的攻击,而且与昔日的改革同道也渐行渐远。急功近利的政治谋略与变法走向失败的内在关联,从康、梁应对保国会的谋划中已见端倪。
中图分类号:
| [1] | 刘凤云. 论清朝对东北的有效行政管辖及“大一统”农耕文明的形成——以“新满洲”编旗垦田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4): 167-182. |
| [2] | 周向阳.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47-155. |
| [3] | 柏桦. 清王朝罪犯发遣新疆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17-125. |
| [4] | 倪玉平. 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试论清朝咸、同时期的财政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87-96. |
| [5] | 刘平. 清朝海洋观、海盗与海上贸易(1644—1842)[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97-105. |
| [6] | 倪屹. 穆克登勘定的图们江源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1-125. |
| [7] | 房宏琳,陈佳馨.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94-99. |
| [8] | 李学成. 满族八大家与八大姓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2-155. |
| [9] | . 从档案文献看海城侯氏与黄瓦窑的经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35-141. |
| [10] | .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46-151. |
| [11] | . 清康熙开海后中国对日贸易重心北移原因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4-168. |
| [12] | 关亚新.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5-177. |
| [13] | 李花子. 康熙年间穆克登立碑位置再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188-196. |
| [14] | 高进. 清代惩治朋党律例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65-168. |
| [15] | 王燕杰. 试析乾隆二十九年的盛京会审———兼论盛京会审与凤凰城会审的差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146-15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