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洪秀全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较量的不同胜败结局,其深层原因主要不在于战场上的得失多寡,而在于各自对于中西文化的认知与抉择程度是否符合当时特定的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轨迹。具体说来,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1〕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 下〔M〕. 香港: 简氏猛进书屋, 1958. 1614. 〔2〕〔4〕〔5〕〔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 一〔Z〕. 神州国光社, 1952. 87-95, 78, 164, 313.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 二〔Z〕. 神州国光社, 1952. 635. 〔7〕曾国藩年谱〔Z〕. 长沙: 岳麓书社, 1986. 4-5. 〔8〕〔21〕〔22〕曾国藩全集。 书信: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22, 6-7, 76-77. 〔9〕〔10〕〔12〕〔16〕〔17〕〔18〕〔19〕〔23〕曾国藩全集。诗文〔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362, 166, 166, 443,337, 443, 250, 328. 〔11〕〔13〕曾国藩全集。 日记: 三〔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1487, 1714. 〔14〕〔15〕〔28〕曾国藩全集。 日记: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652-653, 574, 55. 〔20〕曾国藩全集。 家书: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41. 〔24〕曾国藩全集。 日记: 二〔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748. 〔25〕曾国藩全集。 奏稿: 三〔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1603. 〔26〕曾国藩全集。 奏稿: 二〔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1272. 〔27〕曾国藩全集。 奏稿: 十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7053 〔29〕章太炎全集: 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600. 〔30〕曾国藩年谱。 荣哀录〔Z〕.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28, 69.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