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1): 108-115.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观之比较研究

成晓军1, 彭小舟2   

  1. 1.惠州大学政史系,广东惠州516015;
    2.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300071
  • 收稿日期:2001-08-20 出版日期:2002-01-15 发布日期:2018-10-30
  • 作者简介:成晓军(1953-),男,湖南湘乡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彭小舟(1972-),男,湖南宁乡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Received:2001-08-20 Online:2002-01-15 Published:2018-10-30

摘要: 洪秀全与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的较量的不同胜败结局,其深层原因主要不在于战场上的得失多寡,而在于各自对于中西文化的认知与抉择程度是否符合当时特定的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轨迹。具体说来,洪秀全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否定又依恋,曾国藩对中国传统文化既维护又超越;洪秀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神学等予以改造利用却缺乏全面认识,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加以抵拒的同时又对科技为主的物质文化予以认同,是二者文化观的主要分歧所在,并因而对中国近代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洪秀全, 曾国藩, 中西文化观, 异同,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K254.9

〔1〕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 下〔M〕. 香港: 简氏猛进书屋, 1958. 1614.
〔2〕〔4〕〔5〕〔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 一〔Z〕. 神州国光社, 1952. 87-95, 78, 164, 313.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 二〔Z〕. 神州国光社, 1952. 635.
〔7〕曾国藩年谱〔Z〕. 长沙: 岳麓书社, 1986. 4-5.
〔8〕〔21〕〔22〕曾国藩全集 书信: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22, 6-7, 76-77.
〔9〕〔10〕〔12〕〔16〕〔17〕〔18〕〔19〕〔23〕曾国藩全集诗文〔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362, 166, 166, 443,337, 443, 250, 328.
〔11〕〔13〕曾国藩全集 日记: 三〔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1487, 1714.
〔14〕〔15〕〔28〕曾国藩全集 日记: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652-653, 574, 55.
〔20〕曾国藩全集 家书: 一〔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41.
〔24〕曾国藩全集 日记: 二〔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748.
〔25〕曾国藩全集 奏稿: 三〔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1603.
〔26〕曾国藩全集 奏稿: 二〔M〕.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1272.
〔27〕曾国藩全集 奏稿: 十二〔M〕. 长沙: 岳麓书社, 1994. 7053 〔29〕章太炎全集: 三〔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600.
〔30〕曾国藩年谱 荣哀录〔Z〕. 长沙: 岳麓书社,1994. 28, 69.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