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6): 142-146.

• 20世纪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透视世纪之交的中国比较文学文化研究

杨洪承   

  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 收稿日期:2001-08-11 出版日期:2001-11-15 发布日期:2018-11-02
  • 作者简介:杨洪承(1954-),男,江苏镇江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1-08-11 Online:2001-11-15 Published:2018-11-02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在追踪国际比较文学步履上显得较为积极主动,但耽于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接受的消化,学科发展连带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当下多元叠合的文化语境;必须保持这一种兼容并包与差异性认同的文化立场;必须以寻找文学关系、文学传递、文学文本的解读等为其基本任务;坚持对自身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对文学精神的深入思考,以期解决并面对我们在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困惑和选择。

关键词: 中国, 世纪之交, 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乐黛云. 比较文学的新视野 代序〔A〕.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 2.
〔2〕曹顺庆.中国比较文学〔M〕. 1995.
〔3〕谢天振.中外文化与文论〔M〕. 1996.
〔4〕刘象愚.中外文化与文论〔M〕. 1996.
[1] 陈海懿.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77-186.
[2] 张可云 李晨. 新中国70年行政区划调整的历程、特征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18-128.
[3] 刘云亮.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9-194.
[4]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5] 齐春风. 中国近代民众运动史研究中的视角、立场与政治纠葛[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77-185.
[6]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7] 严海建. 统一战线与青年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后中共在北平私立中国学院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204-212.
[8] 韩喜平, 朱翠明. 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9.
[9]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10] 董红亚. 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框架及趋势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07-114.
[11]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12]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3] 刘民权, 王曲. 国际互救型医疗卫生体系及中国未来的卫生援外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75-183.
[14] 张皓. 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35-146.
[15] 卓今.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9-19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