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09-111.

• 低碳经济问题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传统文化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探讨

韩丽娜, 金晓彤, 马树昇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韩丽娜, 1974年生, 经济学博士, 吉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连116600);金晓彤, 1965年生, 经济学博士, 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130021);马树昇, 1968年生, 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分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62)。
  • 基金资助: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08DJ030); 大连民族学院博士基金(20096403)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从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 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表现为:在农村居民中存在人情消费、隔代之间的不均衡消费、炫耀性消费与节假日的突击性消费等。由于农村中的攀比心理的存在, 导致人情消费风愈演愈烈, 家庭中利他主义倾向导致代之间的不均衡消费现象突出, 居民间的收入水平不均衡炫耀性消费与钦羡性消费, 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积淀导致词农村突击性消费增加。基于此, 现阶段政府调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应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 倡导节约性消费行为, 制定合理的消费策略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居民,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 

  • F126.1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年.
〔2〕于洪彦、刘金星、张洪利:《东北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解析》,《经济纵横》2008年第5期.
〔3〕雷蕾、李勤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业产业链条延伸》, 《经济论坛》2004年第4 期.
〔4〕杨晓兴、李岳:《基本消费理论及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特征的演变》, 《经济研究》1997 年第9 期.
〔5〕粟树和:《关于居民消费倾向和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7年第55 期.
〔6〕刘佳刚、刘乐山:《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 《消费经济》2006年2月第1 期.
〔7〕张鹏、向家敏:《制度变迁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 年第4期.
〔8〕莫鸣:《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探讨》, 《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1] 孙利天, 黄杰. 寻求根基性的存在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5-10.
[2] 高文新, 曲波. “实事”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23.
[3] 童大龙, 储德银. 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实证检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32-135.
[4] 徐阳. 当代中国刑事审判权主体行为特征及文化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65-69.
[5] 王充闾. 关东文化的现代转化与文化重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65-68.
[6] 杨太. 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浑融性及其成因——从民间故事的复杂内涵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69-72.
[7] 张玉平. "俭以养德"对消费行为的价值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44-46.
[8] 文学武. 论京派小说家的文化心理结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2): 148-15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