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4): 77-83.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2 周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孙民   

  • 出版日期:2018-07-31 发布日期:2018-07-31
  • 作者简介:孙民,哲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 基金资助: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8BKSJ05);山东理工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阶段性成果

  • Online:2018-07-31 Published:2018-07-31

摘要: 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虽没有关于文化哲学概念的直接论述,但是这些经典著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化哲学,马克思的文化哲学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应当指出,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创新是建立在哲学思维变革的基础上的,并最终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正是在这个层面上,马克思文化哲学创新具有多重维度:历史超越性维度、历史主体性维度、意识形态功能维度、超经济性维度。对马克思文化哲学创新性的深刻阐释,有助于推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指导中国构建科学的文化理论体系,进而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关键词: 马克思, 文化哲学, 理论创新, 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 B0

〔1〕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邓晓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95页。
〔2〕〔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1、550页。
〔3〕〔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8、429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第47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0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36页。
〔8〕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9〕〔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12〕〔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56页。
〔13〕〔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132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8页。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0页。
〔16〕〔17〕杰拉德·德兰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权力与自我》,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79、108页。
〔18〕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65页。
[1] 阎孟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总体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4-24.
[2] 张博.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9-104.
[3]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30.
[4]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5]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48.
[6]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56.
[7]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61.
[8] 张秀琴.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新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以教科书体系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5-12.
[9]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10.
[10]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11] 约翰·罗默, 梁爽, 黄斐.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5-9.
[12] 王雨辰.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基本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15.
[13]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14] 杨晓.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20.
[15] 王庆丰. 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