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156-162.

• • 上一篇    下一篇

“制造国民: 晚清历史教科书的政治诉求

李孝迁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李孝迁,1977 年生,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上海200241) 。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概念是从西方传入的。20 世纪初历史教科书在定义“国民”这个新词汇以及描述国民所应该具备的功能和责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出版的各类历史教科书对“国民”应具有“爱国”、“尚武”之特性,均普遍加以说明。但不同政治派别对“爱国”的指向理解很不相同,尤其革命派所倡导的爱国与官方所鼓吹之爱国,差异甚大。在清末救亡语境之下,新国民理想与“尚武”相结合,历史教科书尤为表彰那些开疆辟土之武人,乃至威武的巾帼英雄,因而,清季士人极力发掘传统资源中的“尚武”精神,与中国传统的人文道德价值取向,时常出现某种紧张关系。

关键词: 国民, 国家, 晚清, 历史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 

  • K252

〔1〕〔2〕〔4〕梁启超: 《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北京: 中华书局,1989 年影印本,第56、60、56 页。
〔3〕桑兵: 《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中山大学学报》2004 年第6 期。
〔5〕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北京: 中华书局,1989 年影印本,第10 页。
〔6〕薛锦江: 《二十世纪之中国》,《童子世界》1903 年第25 期。
〔7〕《说国民》,《国民报》1901 年第1 卷第2 期。
〔8〕梁启超: 《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北京: 中华书局,1989 年影印本,第5 页。
〔9〕〔12〕万声扬: 《中国当重国民教育》,《湖北学生界》1903年第2 期。
〔10〕Joan Judge: 《改造国家——晚清的教科书与国民读本》,《新史学》( 台湾) 2001 年第2 期。
〔11〕陈宝泉、高步瀛编: 《国民读本》,上海: 南洋官书局,1905年,第1-2 页。
〔13〕《论中国教育当定宗旨》,《大公报》1902 年11 月7 日。
〔14〕《民族主义之教育》,《游学译编》1903 年第10 期。
〔15〕《研究教育私议》,《大公报》1906 年12 月5 日。
〔16〕《教育与群治之关系》,《湖北学生界》1903 年第4 期。
〔17〕《普及教育议》,《时报》1906 年2 月8、15 日。
〔18〕《作新社发行官私立诸学校教科用图书》,《大陆报》1903年第2 期。
〔19〕《同文社黄著蒙学教科书十六种》,《时报》1904 年11 月24 日。
〔20〕〔21〕《奏定学堂章程》,璩鑫圭、唐良炎编: 《中国近代教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年,第295- 321、295-321 页。
〔22〕吕瑞廷、赵澂壁: 《新体中国历史》,上海: 商务印书馆,1908 年,“叙论”。
〔23〕会文学社编译所编纂: 《初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上海: 会文学社,1906 年,“例言”。
〔24〕〔29〕梁启超: 《新史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影印本,第1、1 页。
〔25〕《重印中国历史课本叙》,刘乃晟: 《中国历史课本》,沈阳: 奉天学务处,1906 年。
〔26〕《致费?波尔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394 页。
〔27〕毅巨: 《论盎格鲁索逊人种之教育并中国今日教育之方针》,《浙江潮》1903 年第1 期。
〔28〕《高等小学中国历史?辨言七则》,东京: 江户编译社,1906 年。
〔30〕赵懿年: 《中国史: 中等历史教科书》第1 章,上海: 科学会编辑部,1908 年。
〔31〕曾鲲化: 《中国历史》上卷第1 章,东京: 东新译社,1903年。
〔32〕《普通学教科书中国历史上卷出书》,《湖北学生界》1903年第4 期。
〔33〕《泾县乡土记?叙二》,1908 年,手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34〕《国学保存会报告第七号》,《国粹学报》1907 年第27 期。
〔35〕国学保存会出版广告,《中外日报》1907 年8 月5 日。
〔36〕《中国历史歌》广告,《中外日报》1904 年3 月11 日。
〔37〕〔53〕《高等小学历史课本编辑大意》,赵钲铎: 《高等小学历史教授本》,上海: 中国图书公司,1907 年,第5-7、4 页。
〔38〕《绘图蒙学历史读本》广告,《时报》1905 年6 月24 日。
〔39〕乐群书局出版广告,《中外日报》1906 年3 月23 日。
〔40〕《中国历史画教本》广告,《中外日报》1907 年4 月28 日。
〔41〕陶成章: 《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叙例》,汤志钧编: 《陶成章集》,北京: 中华书局,1986 年,第212 页。
〔42〕《东新译社开办之原由及其特质》,曾鲲化: 《中国历史》上卷,东京: 东新译社,1903 年。
〔43〕横阳翼天氏: 《人种略说》,《中国新史学》,上海: 镜今书局,1903 年,第115 页。
〔44〕〔55〕张运礼: 《新编中国历史全书》,上海: 商务印书馆,1910 年,“凡例”。
〔45〕《文明书局编辑蒙学中外历史教科书约恉》,《大公报》1903 年10 月19 日。
〔46〕《高等小学国史教科书》广告,《时报》1905 年5 月28 日。
〔47〕梁启超: 《新民说?论尚武》,《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北京: 中华书局,1989 年影印本,第108 页。
〔48〕《论尚武主义》,《东方杂志》1905 年第2 卷第5 期。
〔49〕刘师培: 《军国民的教育》,《中国白话报》1904 年第10期。
〔50〕《中国之武士道》,《时报》1905 年2 月7 日。
〔51〕《书局宏开》,《闽报》1902 年12 月2 日。
〔52〕《文明书局重印蒙学读本全书七编》,《大公报》1903 年2月8 日。
〔54〕刘师培: 《论古代人民以尚武立国》,《刘师培辛亥前文选》,北京: 三联书店,1998 年,第357-368 页。
〔56〕《五千年女界史》广告,《时报》1905 年5 月25 日。
〔57〕《初等小学女子历史教科书》广告,《中外日报》1907 年2月19 日。
〔58〕《神州女子新史正编》,上海: 神州图书局,1913 年,“结论”。
[1] 李在全.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争取溥仪考实[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69-176.
[2] 韩 戍. 从合作走向对抗: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学生团体与国民党党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87-196.
[3] 高景柱. 论爱国主义与公民美德之间的关联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0-28.
[4]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5] 贾玉娇. 基层社会动员的机理与结构——一个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2-58.
[6]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7] 江河. 海洋争端的司法解决:以大国政治和小国政治的博弈为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92-101.
[8] 叶满城 梅宇航. 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降成本和创新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5-160.
[9] 周向阳.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47-155.
[10]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11] 逄锦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理论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7-27.
[12] 孔庆江. 国家经济安全与WTO例外规则的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34-138.
[13] 张梓太, 李晨光. 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6-122.
[14] 黄萍.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主体适格性及其实现 ——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为理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23-130.
[15] 渠桂萍. 从历史的维度审视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56-16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