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1): 141-145.

• 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经济 • 上一篇    下一篇

“邻厚君薄”:近代中国电报创建中的日本因素

夏维奇, 仲夏   

  • 发布日期:2019-01-24
  • 作者简介:夏维奇,1970年生,历史学博士,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安徽 淮南 232038),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上海 200433);仲夏,1993年生,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人员(山东 济南 250100)。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7003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九批面上项目(20110490655)

  • Published:2019-01-24

摘要: 面对滚滚东来的电报洪流,国人就中国要不要自建电报的问题,趋新与守旧两种认知日渐分化,乃至演进为严重的对抗。此间,先是趋新人士利用日本侵台事件,在守旧氛围十分厚重的情势下,获得清廷一定程度的支持,开始在台湾地区拟建电报;继之,趋新人士再以日本电报业的发展景况及球案为立言基础,终在这场论争中占据上风,中国内陆地区开始引入电报,近代中国大规模建设电报活动由此发轫。

关键词: 电报建设, “邻厚君薄”, 社会与观念变迁, 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 

  • K256.1

〔1〕Erik Barnouw,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s,Volume 4,New York Oxford:Published jointed with The 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University of Pennylvania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208.
〔2〕《文煜、李鹤年、沈葆桢等奏》(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一日),宝鋆等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94,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5-6页。
〔 3〕 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31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 4〕《福省议设电线》,《申报》1874年8月3日,第2页。
〔 5〕“Mr.Avery to Mr.Fish(1874,11,12)”,Papers relating to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875,Volume 1,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875,p.224.
〔6〕《1874年12月4日金登干致赫德A/19函》,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83页。
〔 7〕〔43〕〔44〕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6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25、336、335-336页。
〔 8〕《谕军机大臣等》(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宝鋆等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9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9页。
〔 9〕《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等奏》(同治十三年八月初二日),宝鋆等修:《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9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2页。
〔 10〕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62-63页。
〔 11〕〔19〕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2、82-83页。
〔 12〕张树声编:《敦怀堂洋务丛抄》,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第328-329页。
〔 13〕〔25〕〔27〕〔32〕〔33〕钟叔河主编:《漫游随录·环游地球新录·西洋杂志·欧游杂录》,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541、320、209、209、191-192页。
〔 14〕〔21〕郭嵩焘著、杨坚校:《郭嵩焘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第191、555-556、189-190页。
〔 15〕〔16〕〔20〕〔28〕〔36〕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78-180、199、211、304、269页。
〔 17〕盛宣怀:《愚斋存稿》第1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第11-12页。
〔 18〕王之春:《清朝柔远记》,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71-372页。
〔 22〕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第29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13页。
〔 23〕〔29〕〔31〕〔38〕〔39〕薛福成:《筹洋刍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2、62、62、62、62页。
〔 24〕曾鲲化:《祝中国交通界之前途》,《交通官报》1990年第1期,第8页。
〔 26〕〔35〕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3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89、804页。
〔 30〕何如璋:《使东述略》,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4-65页。
〔 34〕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80页。
〔 37〕刘金库整理:《郭嵩焘未刊手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第88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4页。
〔 40〕《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台北:大通书局,1984年,第16页。
〔 41〕〔45〕世续等纂:《清实录》第5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80、715页。
〔 4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丁·电线》,台北:艺文印书馆,1957年,第710号文,第1063页。
〔 4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丁·电线》,台北:艺文印书馆,1957年,第496号文,第729页。
[1]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2] 蔡云辉. 战争对近代中国城市发展要素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62-16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