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2): 33-37.

•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 •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

田毅鹏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130012)。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7)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如果说非西方国家早期现代化的启动运行,主要是基于发展主义的“压缩式发展”,其运行轨迹一般可以表述为“从传统到现代”,表现出激进的反传统取向的话,那么20世纪晚期勃兴的社会建设运动则主要是基于新发展主义,以寻求传统与现代间良性互动为主旨的。非西方国家应在理论上对传统的内涵加以重新阐释和界定,不能简单地将传统视为是非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阻力,而应展开复杂的多面向分析。尤其在现代性高扬、传统式微的条件下,我们应努力找回传统、激活传统,寻找传统价值的承载者,推动传统与现代间的良性互动,以实现代化进程的创造性转换。

关键词: 社会建设, 传统, 现代, 良性互动, 创造性转换

中图分类号: 

  • C913

〔1〕〔16〕许宝强、汪晖:《发展的幻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341页.
〔2〕沈原:《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85页.
〔3〕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台北: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第14页.
〔4〕〔7〕乌尔里希·贝克等:《自反性现代化:现代社会秩序中的政治、传统与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80、73页.
〔5〕苏耀昌:《对现代化学派的批评》,谢立中等编:《20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96页.
〔6〕周大鸣、何星亮:《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96页.
〔8〕何顺果:《一种积累型文明发展模式——试论美利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
〔9〕〔18〕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历史、文化与身份论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0-11、24页.
〔10〕H.罗尔夫·哈赛:《社会市场经济辞典》,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31页.
〔11〕〔19〕雅克·鲍多特等:《与地球重新签约——哥本哈根社会发展论坛文选之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45、7页.
〔12〕阿兰·佩雷菲特:《论经济“奇迹”——法兰西学院教程》,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第13页.
〔13〕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17页.
〔14〕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15〕莫兰:《反思欧洲》,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第114页.
〔17〕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转型:多文化多民族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14页.
〔20〕费孝通:《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费孝通文集》第14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第404-409页.
[1]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62.
[2] 高和荣. 底线公平对西方社会保障公平理论的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63-69.
[3] 高传胜.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0-76.
[4] 秦明瑞. 系统的逻辑:卢曼理论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77-84.
[5] 何旭明. 社会学质性研究何以具备可推广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85-91.
[6] 王远. 从“民本”到“人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思想传统与当代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4-59.
[7] . 养老保障迈入服务时代的制度文化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1-45.
[8] . 中国失独者贫困状况及救助体系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46-50.
[9] . 社会政策视阈下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新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1-56.
[10] 李凡.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生态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49-53.
[11]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12] 张继军.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80-83.
[13] 王慧博.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社会融入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8-64.
[14] 詹娜. 现代化进程中的姻亲关系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48-50.
[15] 高连克.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58-6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3]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 -168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0 -37 .
[6] 蒋永穆. 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9 -21 .
[7] 风笑天. 定性研究概念与类型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45 -52 .
[8] 熊琼. 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方略--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0 -66 .
[9]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10] 张先贵. 权力束视角下我国土地管理行为法权表达及意义——立足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背景下的审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66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