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权制度决定和影响着要素组合效率与经济绩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则更深。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体制依次经历了农民土地所有制、集体化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三次大的变革。而在当前的劳动力跨城乡配置阶段,现实的劳动力流出比例与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比重严重失衡,固化制度框架中集体产权非市场化的“成员权”与市场化的农户承包权“物权”体制的矛盾冲突加剧。经济转型需要深化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体制的市场化、物权化改革,发挥农户土地承包权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推进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产权制度变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同时,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战略、粮食安全战略及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战略内在地契合起来,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
〔1〕〔13〕〔14〕〔1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第93、95、96、97页. 〔2〕〔3〕〔4〕〔5〕〔6〕〔8〕〔9〕〔10〕〔11〕〔1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第138、181、182、139、131、142、232、259、533、103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 493页第 493页.. 〔15〕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页. 〔16〕 《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3页. 〔18〕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4页. 〔19〕谢德体:《关于重视农村耕地撂荒问题的建议》,2013年3月12日,http://news.china.com.cn/2013lianghui/2013—03/12/content_28216627.htm,2016年1月28日. 〔2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第114页. 〔21〕韩俊:《解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2014年4月21日,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421/144658518.shtml,2016年1月28日. 〔22〕〔23〕汪辉、陶然:《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难点、突破与政策组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92—93页. |
[1] | 韩喜平, 王炳程. 中国农地流转风险甄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08-112. |
[2] | 姚万军. 经济增长与粮食需求: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94-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