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从理论上需要弄清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澄清对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认识上的理论是非;要明确国有经济的科学“定位”, 不能把中央不赞同的“国退民进”、“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等提法作为改革的方向继续传播;对强加于国有经济的诸多不实之词需要进行辩驳, 而对国有经济的真实地位和作用及其效率问题更需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中图分类号: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8、509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30、630页. 〔5〕《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1页. 〔6〕《坚定信念坚定信心》,《人民日报》2001年5月8日,第1版;金吉平:《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人民日报》2003年3月24日. 〔7〕卫兴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处理好四个关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期. 〔8〕张波、张益锋:《我国国有企业高效率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 〔9〕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10〕宗寒:《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效率》,《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
[1] |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43. |
[2] | 赵楠. 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深化认识与实践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65-69. |
[3] |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66. |
[4] | 王蕴, 卢岩.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关系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25-133. |
[5] | 朱富强. 重新理解合作博弈概念:内涵和理性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90-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