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07 上一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阐释
    “公共阐释”的合法性和可能性基础——马克思“现实的公共阐释”思想
    李昕桐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5-10. 
    摘要 ( 41 )   PDF(pc)(1264KB) ( 21 )   PDF(mobile)(1264KB) ( 1 )   收藏
    马克思哲学中的公共性和意识形态阐释学以及综合和凝练二者的“现实的公共阐释”思想,对于中国阐释学构建中提出的公共阐释概念的深化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的公共阐释”思想是以社会关系的公共性为基础、以现实具体的意识形态规范为阐释原则,同时它一方面以现实的具体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规范完成自上而下的普适化,另一方面通过个体对话协商形成自下而上的共识重叠,使公共阐释在“收敛”与“开放”的辩证循环中形成阐释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作为公共阐释积极程度的确立方向,为公共阐释的可能性和合法性提供有效的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
    孙 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1-18. 
    摘要 ( 31 )   PDF(pc)(1320KB) ( 15 )   PDF(mobile)(1320KB) ( 0 )   收藏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体现在他的生活立场上。对马克思哲学生活立场的体悟也是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精神的领悟。马克思哲学是创造新生活的哲学,因此马克思哲学不仅解释世界而且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创造新生活,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体现在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上。生活的主体性立场、批判性立场、历史性立场、实践性立场和创造性立场构成有机的、内在统一的整体。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生活立场,不仅对于人们领悟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对于创造美好生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沙夫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
    傅其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9-27. 
    摘要 ( 35 )   PDF(pc)(1395KB) ( 28 )   PDF(mobile)(1395KB) ( 2 )   收藏
    亚当·沙夫是东欧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若干问题》和《语义学引论》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两部语言哲学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沙夫立足亚里士多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关于语言的相关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对经验批判主义、约定论、新实证论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语言哲学进行分析,指出其理论的缺陷及危害性。沙夫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进行哲学真理性、客观性、意义、交往等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构建。沙夫在批判中建构,在对话中融合创新,建构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原创性和先锋性,同时也流露出其理论的局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强起来”的政治经济学
    张占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28-34. 
    摘要 ( 30 )   PDF(pc)(1297KB) ( 176 )   PDF(mobile)(1297KB) ( 3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八大优势及其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
    张国祚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35-39. 
    摘要 ( 58 )   PDF(pc)(510KB) ( 314 )   PDF(mobile)(510KB)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建构和世界意义
    郭建宁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40-45. 
    摘要 ( 43 )   PDF(pc)(1262KB) ( 368 )   PDF(mobile)(1262KB) ( 0 )   收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法学研究
    智能合约嵌入合同的功能主义阐释
    张 力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46-56. 
    摘要 ( 28 )   PDF(pc)(1360KB) ( 92 )   PDF(mobile)(1360KB) ( 0 )   收藏
    智能合约的功能是通过嵌入合同订立、履行及救济等各个环节,基于自身所适合的网上清结的合同类型场景而被阐释的。然而,通过梳理智能合约的目的却发现其存在传统合同法意义上“合同目的”的阙如,尤其是智能合约在嵌入具体合同类型以反证自身功能性时存在两大目的性风险:抵消司法强制执行与国家法治权威介入的“去中心治理目的”和消解国家金融主权与逃避技术监管的“去中心金融目的”,并因此影响了嵌入该智能合约的合同合法性与有效性认定。智能合约“不可篡改”“自动执行”的合同意义在于,只有通过将当事人对智能合约共同选择、设计并嵌入合同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具体环节时的主观目的置于法律明定的合同法制度架构内,方能获得对“不可篡改”的合理性解释;只有将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技术特征概括化理解为自我先期意思安排,或即使超出智能合约部署亦实为便宜行事的预期泛化处理,并在秉持人的主体性的合同相对性原理下,方能获得对“自动执行”的科学性阐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包容审慎到常态化:数字经济监管的完善进路
    陈 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57-67. 
    摘要 ( 61 )   PDF(pc)(1350KB) ( 147 )   PDF(mobile)(1350KB) ( 5 )   收藏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施行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催生了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大量涌现,在激励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同时期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面临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历了由“宽松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再到强化专项监管,随后步入常态化监管的调适。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监管主线由宽松监管转向精细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走向综合跨部门监管,从主体行为监管转为多要素、多维度监管,从商业组织体监管到生态系统监管等理念、模式、方法上的调整。直到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常态化监管的内涵与要求。具体来讲,常态化监管以其监管措施精准化、主体多元化、规则明确化、行为规范化、过程透明化的特点,更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至此,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数字经济监管基调、模式及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优化与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台经济视域下数字音乐独家版权市场滥用的规制困境与出路
    丁国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68-78. 
    摘要 ( 49 )   PDF(pc)(1347KB) ( 102 )   PDF(mobile)(1347KB) ( 3 )   收藏
    数字音乐版权的独家授予模式本质上并没有违反法律,其是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向正版化过渡带来的竞争产物,但数字音乐平台利用独家授权模式也产生了垄断的效果。对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可以发现,垄断的出现是为了应对平台经济内部需求的不断扩大,由独家授权商业模式的吸引力和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缺乏合力导致的。尽管反垄断执法部门对平台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干预,但数字音乐市场仍然存在着“寡头垄断”、音乐盗版高发和缺乏公平营收体系等问题。以平台经济领域的视角观察数字音乐平台的版权滥用问题,应该从数字音乐独家版权市场的平台垄断原因入手,从不同角度审视音乐产业经营的其他要素,规范对数字音乐版权侵权行为的管理,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监管部门不放心、竞争平台不满意、平台用户不高兴”的治理困境,让数字音乐独家版权市场的竞争秩序重回正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账号注销的现实困境与对应路径
    罗 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79-87. 
    摘要 ( 24 )   PDF(pc)(1296KB) ( 13 )   PDF(mobile)(1296KB) ( 4 )   收藏
    注销账号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网络退出方案,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清除或转移自己的个人信息及数据。目前,我国网络账号注销存在注销条件和流程设置不合理、注销结果无反馈、注销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法律制度缺乏针对账号注销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了自身利益有意提高注销门槛。账号注销的实践路径可以以撤回同意为意思表示开启注销流程,在注销过程中借助删除权的相关规定,最后实现彻底、可见的注销结果。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结合账号注销的特殊性,对删除权已有的规定进行适当延伸与调整,在分散的法律法规中建立一套详细、可操作的账号注销规范方案,帮助用户顺利实现账号注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研究
    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中的国家与家庭关系——理论框架与制度优化
    关信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88-96. 
    摘要 ( 32 )   PDF(pc)(1323KB) ( 76 )   PDF(mobile)(1323KB) ( 1 )   收藏
    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发展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国家与家庭的关系,以便使国家与家庭在民生保障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国家与家庭关系是各国制定与实施社会政策中的重要基础性问题。我国社会政策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国家与家庭之间的主导责任关系,如何在国家与家庭之间达成合理且有效的责任分工,以及如何优化国家与家庭之间的动态功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社会政策中的国家与家庭关系既不应该是“去家庭化”,也不是简单的“再家庭化”模式,而是应该走向国家主导下的“家国衔接与合作”模式。为此,应该本着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在民生建设领域积极强化国家责任,发挥好家庭在民生保障和服务中的作用,针对具体情况确定国家与家庭在具体民生项目中的责任关系并通过制度协调实现国家与家庭的功能互补与衔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家庭政策发展的中国路径——基于人口负增长的视角
    胡 湛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97-104. 
    摘要 ( 97 )   PDF(pc)(1886KB) ( 172 )   PDF(mobile)(1886KB) ( 11 )   收藏
    当前,我国已趋于步入人口负增长的发展阶段。人口负增长治理的核心是对少子老龄化的有效应对,其实践关键之一即解决家庭中“一老一小”的问题,这个过程涉及全人口生命周期的家庭建设。中国家庭具有独特治理价值,它使中国人口与社会治理结构呈现为“国家—社会—家庭”相均衡的三元模式,在国家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中介和缓冲的作用。重视和支持家庭应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和少子老龄化的重点和突出特点之一,当前家庭政策发展应规避个体主义家庭观。在人口发展格局中,识别并落实好“一老一小”的问题,应以构建家庭友好型社会为家庭赋能,来统筹婚育提振和老龄化应对等议题,进而形成新时代家庭发展的中国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补偿性”到“参与性”:生产方式变迁背景下保险社会的困境与超越
    王 一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05-114. 
    摘要 ( 27 )   PDF(pc)(1462KB) ( 98 )   PDF(mobile)(1462KB) ( 2 )   收藏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护体系属于较为典型的保险社会体系,形成了以社会风险共同性假定为前提、以个体同质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同质性的贡献原则和排斥性的补偿原则的结构模式,基本满足了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保护需求。但当生产方式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时,劳动组织方式发生变革、个体异质性越来越鲜明,契约的排斥性和风险的异质性使保险社会面临挑战,保险社会的机械团结被信息化生产方式和知识变革所瓦解,社会保护体系需要以个体差别为基础的有机团结。以“赋权”为核心的社会参与为社会保护体系的有机团结提供了一种可能。社会保护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可参与的包容性行为或活动,使社会成员获得自身价值、提升收益能力,形成“参与性”的有机团结,能够以此摆脱保险社会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排斥和个体异质性风险的挑战,满足信息化生产方式的社会保护需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我国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行动框架的构建——以儿童和青年为重点
    姜妙屹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15-121. 
    摘要 ( 20 )   PDF(pc)(1313KB) ( 124 )   PDF(mobile)(1313KB) ( 3 )   收藏
    在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重大任务之后,我国未来的反贫困行动将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为目标,并面临更加复杂的任务。当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构建以儿童和青年前期为重点的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行动框架。这套行动框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制度和文化两大宏观路径;机会提供、能力建设和动机激励三条微观路径;早期营养、儿童健康、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四大行动领域;建立和完善家庭、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主体责任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近30年我国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总体趋势与热点问题分析
    苗 青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22-135. 
    摘要 ( 44 )   PDF(pc)(3242KB) ( 86 )   PDF(mobile)(3242KB) ( 2 )   收藏
    作为我国基本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分配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梳理1992—2022年间CNKI数据库中426篇有关第三次分配研究的文献,对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三次分配先后经历三个时期,分别是审视分配不公的概念启蒙期、推动行业发展的制度探索期和助力共同富裕的热点爆发期;现有文献已形成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内在动力、外在表现和积极影响四大研究板块,板块间存在紧密的理论联系;近年来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慈善事业、税收政策的关系成为热点议题,出现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实践机制、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鼓励第三次分配创造价值等研究趋势。过往研究仍存在现实观照不够、偏重理论演绎和视角过于宏观三大不足,未来应围绕完善顶层设计、构建理论框架、鼓励个人捐赠、激发志愿服务、促进商业向善和赋能慈善组织展开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实践路径
    张 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36-147. 
    摘要 ( 86 )   PDF(pc)(1857KB) ( 260 )   PDF(mobile)(1857KB) ( 7 )   收藏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优化国内区域开放布局、统筹国内外资源要素、完善流通体系建设,从而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通过开辟国际循环新空间、拓展国际循环新领域、创新国际循环新模式来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以政策沟通为引领,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内区域战略的有效对接;以深化互联互通为目标,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硬联通”与“软联通”并举;以产业合作为载体,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领域创新为机遇,激发“一带一路”发展新动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及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启示
    夏翠翠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48-157. 
    摘要 ( 181 )   PDF(pc)(1359KB) ( 277 )   PDF(mobile)(1359KB) ( 14 )   收藏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借鉴人口老龄化发生较早和程度较高国家的应对经验。主要先行国家应对经验体现出政策制定注重战略和总体政策框架设计,政策体系涵盖人口老龄化过程和结果干预,政策导向强调个人、家庭和社会责任共担,政策内容体现一般性保障与差异化保障并存,政策形式强调通过专项立法推动实施,政策重心从保重点向保基本转变的总体特征。在中国人口政策制定中,应尽快制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政策大纲和政策清单,并纳入立法和修法任务中;制定生育促进政策,出台全国性的生育补贴制度,形成过程干预政策体系;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引入与收入无关联的养老金支柱,出台覆盖全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结果干预政策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研究
    数字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姚战琪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58-171. 
    摘要 ( 43 )   PDF(pc)(1662KB) ( 82 )   PDF(mobile)(1662KB) ( 2 )   收藏
    提高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能通过促进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对创新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间的中介变量;不但本区域数字化能显著促进本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而且本区域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周边区域的创新产出增长;当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比较高时,会增强数字经济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增长都会促使相邻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快速增长;在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逐渐下降。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发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技术前沿接近度如何影响合作创新?
    黄凯南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72-180. 
    摘要 ( 29 )   PDF(pc)(1402KB) ( 82 )   PDF(mobile)(1402KB) ( 0 )   收藏
    合作创新日益成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创新策略,有关合作创新的研究也成为热点。处于行业内不同技术创新水平的企业,所面临的创新不确定性风险不同,由此影响了企业的合作创新倾向。基于技术前沿接近度(PTF)这一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相对水平的指标,企业PTF与合作创新之间先减后增的非线性U型关系得以揭示,并在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验证。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U型关系的二次项系数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验证了不确定性风险是技术前沿接近度与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在机制。U型关系在宏观地区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微观企业层面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为企业合作创新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持续发展研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友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81-189. 
    摘要 ( 45 )   PDF(pc)(1293KB) ( 200 )   PDF(mobile)(1293KB) ( 1 )   收藏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绿色发展的新使命。为此,绿色发展必须在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具体行动方案上,应以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治本之策,从源头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为攻坚之战,最大程度消弭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以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固本之道,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基础;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变革之力,不断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入动能。上述四大行动方案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高度一致,应协同、系统推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气候治理变革期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战略博弈
    庄贵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90-196. 
    摘要 ( 52 )   PDF(pc)(1370KB) ( 192 )   PDF(mobile)(1370KB) ( 3 )   收藏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危机。全球气候治理历经30余年演进,正面临气候风险加大、减排行动力不足、治理体系碎片化以及单边贸易措施威胁等挑战。在科学推动、政治驱动、技术拉动和就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和企业将碳中和列为发展目标。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绿色竞合博弈加强态势下都明确了碳中和战略取向,争夺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重塑全球供应链,筑牢供应链安全韧性。中国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应将“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完善服务于“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通过净零碳转型打造竞争新优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治理视域下政府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戴 琦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197-205. 
    摘要 ( 21 )   PDF(pc)(1473KB) ( 84 )   PDF(mobile)(1473KB) ( 0 )   收藏
    政府内部控制是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完善再分配机制的新形势下,立足于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和制度情景,探寻政府内部控制的主体、客体与目标的基本内涵与表达方式,并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组织文化、业务活动、内控责任、控制措施和内控评价五个方面厘清中国特色政府内部控制的知识结构与作用机制,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良性互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研究
    文艺的中国式现代化自觉:历史生成与概念界定
    包大为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206-214. 
    摘要 ( 15 )   PDF(pc)(1442KB) ( 23 )   PDF(mobile)(1442KB) ( 1 )   收藏
    在人类文明史的演变中,每一片乡土所积累的物质财富、日常经验、价值规范都在无声地培壅着相应的历史意识,而文艺则是对这种自然且自在的历史意识的再现与表达。在近代中国,文艺开始重新界定古今之辩的人性与价值,理性之反思、普遍之尊严、批评之风尚遂成为新趋势。但是这个趋势的使命则是从苦难与斗争中淬炼为现代化自觉,而不是“强加的”现代化话语。历史业已证明,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不仅是反思的,更是自主的。因其反思,故而能超越传统与教条;因其自主,故而能避免成为新旧帝国主义话语的枷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大幕徐徐展开,当代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必将面向乡土、结合人民,朝着历史进步的方向,生成扎根中国且影响世界的文明气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文艺现代性的两个维度
    李世涛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215-222. 
    摘要 ( 19 )   PDF(pc)(1320KB) ( 26 )   PDF(mobile)(1320KB) ( 0 )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延续、更新,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模式、类型。它关涉古今之变、中外交往,具有传统、世界两个维度。它的发展过程是对传统的否定、反叛、利用,它与世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与之相伴,交流的渠道增多、借鉴的资源更为丰富。与此相适应,文艺现代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传统和世界两个维度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研究这两个维度的状况,能够从变化中观察中国式现代化、文艺现代性的变迁和特征以及二者的互动,进而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推动当代文艺实践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交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连接与反连接
    胡疆锋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223-229. 
    摘要 ( 35 )   PDF(pc)(1382KB) ( 88 )   PDF(mobile)(1382KB) ( 1 )   收藏
    进入数字时代之后,特别是永远在线、支持用户生成内容的社交媒体兴起以来,文艺评论呈现出“云游于艺”的姿态。数字时代文艺评论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不在于社交媒体的无处不在性,而在于它的不可见性与不可知性。社交媒体所具有的锁定、隔离和(无法)退出等情形,构成了数据的“围墙花园”,消解了社交媒体的平等性、多样性和赋权功能,导致文艺评论走向反连接或无效连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文化论坛
    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
    王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5):  230-236. 
    摘要 ( 23 )   PDF(pc)(1361KB) ( 57 )   PDF(mobile)(1361KB) ( 4 )   收藏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抢夺了张学良的财产,本庄繁最初顾念与张学良的旧谊,对财产予以保护。张学良虽然心疼财产,却不便公然索取。在日军大肆侵略的背景下,本庄繁公开送还了张学良的财产,张学良不断辟谣,最后断然拒绝。张家女眷却有不同主张,索取财产的诉求当主要源自她们。张学良财产送还事件反映了张的义利之辨,其间不无舆论的压力,也折射了本庄繁的险恶用心。在不抵抗政策下,张学良也要面对可能失去财产的窘境,而财产则成为日军辅助侵略的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