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11 ›› Issue (5): 197-202.
• Orginal Articl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CLC Number: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年,第277 页。 〔2〕王向远:《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33 页。 〔3〕北村透谷:《对于他界的观念》,《透谷全集》第二卷,东京:岩波书店,昭和二十五年,第36 页。转引自张哲俊:《中日古典悲剧的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14 页。 〔4〕蒋观云:《中国之演剧界》,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第51 页。 〔5〕欧阳予倩:《谈文明戏》,《欧阳予倩全集》第六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360 页。 〔6〕张庚:《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戏剧·民间文学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第269-271 页。 〔7〕梁启超:《本报之内容》,《新小说》1902 年。 〔8〕三爱:《论戏曲》,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第52 页。 〔9〕剑啸:《剧学月刊》第二卷第七、八合期,1933 年8 月。 〔10〕沈所一:《劝学篇》,朱双云:《新剧史·“杂俎”》,上海:上海新剧小说社,1914 年,第23 页。 〔11〕欧阳予倩:《回忆春柳》,《欧阳予倩全集》第六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174 页。 〔12〕阿英:《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60 年,叙例,第1 页。 〔13〕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年,第241 页。 〔14〕李达三:《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 年,第39 页。 〔15〕竹村则行:《〈支那文學大綱〉と田岡嶺雲》,川合康三编:《中國の文學史觀》,创文社,2002 年,第213 页。 〔16〕王国维:《自序》( 二) ,《教育世界》第152 期,1905 年5月。 〔17〕须川照一:《王国维与田冈岭云》,《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第三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第413-436 页。 〔18〕王国维:《尼采氏之学说》,《教育世界》总第七十八、七十九号,1904 年4、5 月。 〔19〕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沫若文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第161-182 页。 〔20〕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99 页。 〔2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第99 页。 〔22〕胡适:《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北京:中华书局,1993 年,第80-81 页。 〔23〕鲁迅:《鲁迅全集》( 9)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年,第316 页。 〔24〕许廑文:《言情小说谈》,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39 页。 〔25〕陈平原、夏晓虹:《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504 页。 〔26〕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第600 页。 〔27〕新庵:《恨海》,《月月小说》第一册第三期,1906 年11 月1 号。 〔28〕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246 页。 〔29〕杨义:《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51 页。 〔30〕丁玲:《鲁迅先生和我》,《新文学史料》1981 年第3 期。 〔31〕赵得昌:《清末民初的悲剧理论与悲剧结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3 期。 〔32〕欧阳予倩:《谈文明戏》,《欧阳予倩全集》第六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196 页。 〔33〕欧阳予倩:《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践》,《欧阳予倩全集》第四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44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