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2): 134-138.

• 史学理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证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存因探析

修彩波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 收稿日期:1999-12-30 出版日期:2001-03-15 发布日期:2018-11-01
  • 作者简介:修彩波(1969-),女,山东海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与史学史研究。

  • Received:1999-12-30 Online:2001-03-15 Published:2018-11-01

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其中实证主义史学在众多昙花一现的史学流派中得以脱颖而出,并形成当时一股强大的史学思潮对中国近代史学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实证主义史学与中国传统史学更接近。表现在史观上,实证主义史学所强调的依据经验事实或史料恢复历史真相的主张,与乾嘉史学的"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谋而合;在史学方法上,实证主义史学的形式逻辑和归纳演绎的方法与乾嘉史学的考据方法极为相似。因此,实证主义史学较其他流派更容易找到与中国文化的切合点,更容易被中国史家所接受并加以发扬光大,更易于在中国生根发芽。

关键词: 实证主义史学, 史学观点, 史学方法, 乾嘉史学

中图分类号: 

  • K09

〔1〕钱大昕. 史记志疑序〔A〕.潜研堂文集: 卷二十四〔M〕.
〔2〕王国维.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A〕.观堂集林:卷一〔M〕.
〔3〕陈垣. 励耘书屋问学记〔M〕. 北京: 三联书店,1982. 71.
〔4〕胡适.胡适日记〔M〕.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5〕许冠三. 新史学九十年〔M〕.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86.
〔6〕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 上〔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7〕顾颉刚.古史辨: 第一册: 自序〔A〕.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第一册〔C〕.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8〕梁启超论清学术史二种〔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5.
〔9〕衡如. 新历史之精神〔J〕. 东方杂志, 1922, 19(11) .
〔10〕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 南京: 南京胜利出版公司, 1947.
〔11〕陈垣.校勘学释例〔M〕.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12〕王国维.国学丛刊 序〔A〕.胡道静. 国学大师论国学〔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8. 41.
〔13〕顾颉刚. 古史辨: 第一册 自序〔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51.
〔14〕陈垣. 通鉴胡注表徵 考证篇〔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7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