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 我国学术界立足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从现代价值哲学的视域看,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像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价值哲学将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探讨集中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层面, 也不像马克思的价值哲学集中于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 而是将价值批判的主题转向了意识形态批判, 特别是转向揭示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他们的上述批判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
〔1〕休谟. 人性论( 下)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508-5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75. 〔3〕卢卡奇. 历史和阶级意识〔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2. 59. 〔4〕葛兰西文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538. 〔5〕〔6〕科尔施. 卡尔·马克思〔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111- 112, 112-113. 〔7〕葛兰西. 狱中札记〔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260. |
[1] |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
[2] | 王雨辰.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4-19. |
[3] | 汪信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4-6. |
[4] | 王玉棵. 价值哲学与21世纪[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19-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