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投资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却体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利于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其中,流量指标对东部地区有替代作用,西部地区有创造作用,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存量指标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有创造作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这主要与投资产业不均衡和投资属性等有关系。意味着短期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具有替代作用,而长期则具有创造作用。我国应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观念的转变、发挥第三产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引导FDI的区域布局等方面做出努力。
中图分类号:
〔1〕UNCTAD, World InvestmentReport 1994: 〔2〕T. Mickiewicz, S. Radosevic, U. Varblane, “The Value of Diversit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in Central Europe During Economic Recovery,” University of Tartu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iscussion Paper, 2000, no.561; Sergio Mariotti, Macro Mutinelli, Lucia Pisitello, “Home Country Employ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Case,” 〔3〕Christoph Ernst, “The FDI-employment Link in a Globalizing World: The Cast of Argentina, Brazil and Mexico,” Employment Strategy Paper from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5, no. 2005-17. 〔4〕David Williams, “Explaining Employment Changes in Foreign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K,” 〔5〕王振中:《中国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6页. 〔6〕牛勇平:《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7〕王剑、张会清:《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8〕田素华:《外资对上海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4年第3期. 〔9〕牟俊霖:《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4期. 〔10〕郝雁:《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省际分析》,《经济经纬》2008年第4期. 〔11〕蔡兴、莫骄、冯志坚:《中国出口、FDI与就业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检验》,《经济地理》2009年第2期. 〔12〕郑月明、董登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 〔13〕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5-67页. 〔14〕林伯强:《电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1 期. |
[1] | 孙立. 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83-185. |
[2] | 孙蚌珠. 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动及其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80-85. |
[3] | 孙立. 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83-185. |
[4] | 王立宏. 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就业模式的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86-8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