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5): 39-41.

•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真、善、美的三性融合看马克思的自由

张剑抒   

  • 出版日期:2012-09-15 发布日期:2018-08-28
  • 作者简介:张剑抒,1976年生,哲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600)。

  • Online:2012-09-15 Published:2018-08-28

摘要: 马克思的自由体现着真、善、美三个维度的统一。自由是真,指它是根据对必然性的认识去改造世界的;自由是善,是因为这种改造是以人的目的为准绳的;自由是美,是因为它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和谐统一,使人在对现实的超越中不断实现自身。真、善、美作为实践的可评性价值标准是与作为人生命活动性质的“自由”不可须臾分离的。自由与真善美统一于人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 自由, 真, 善,

中图分类号: 

  • B01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9、178页.
〔3〕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列著作选读·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页.
[1] 杨晓.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20.
[2] 高文新, 曲波. “实事”正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23.
[3] . 哲学研究转型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16.
[4] . 实践价值的非终极性及其文化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6-21.
[5] 陈丽杰. 古希腊本体论“世界观哲学”特性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52-54.
[6] 张兴国. 东亚价值观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21-26.
[7] 王晓红. 本体论:人之存在的理论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15-18.
[8] 王国富. 康德哲学的本体论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22-25.
[9] 胡敏中. 在知:认识论研究的一个新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23-25.
[10] 周凡. 价值的当代生存论诠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1-35.
[11] 朱书刚.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观焦点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36-40.
[12] 郭国勋. 发展应用哲学与矫正哲学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4-9.
[13] 晏辉. 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0-15.
[14] 陈新汉. 论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7-23.
[15] 刘国章. 论"先验"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16-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
[4]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5] . 中西传统哲学论个体性的不同路径——从莱布尼兹单子论和郭象独化论的比较视野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34 -37 .
[6] . 信用卡诈骗罪的定罪与区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62 -64 .
[7]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 -163 .
[8] . “真”观念在近代哲学中的开显与演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1 -24 .
[9] . 论辞规建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7 -190 .
[10] 操小娟.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立法构架——兼论《土地管理法》及其修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62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