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贫困群体政策根据其功能和效果可分为保护性政策与支持性政策。近年来,中国城市贫困群体政策的发展总体呈现从“保护”到“支持”的转型特征,具体表现在价值取向、政策对象的选择、政策理念、实现方式、政策项目以及对贫困问题的认识上。城市贫困群体政策转型需要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政府角色转变、政策监督机制的完善三个方面入手,以公平、正义为基点,对在改革中被动做出“牺牲”的贫困群体,国家和社会应给予特殊支持和政策倾斜,使他们在市场化的竞争中能够享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权利。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另一方面为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提供发展的机会,不断提升社会总体的公平与正义水平。
〔1〕民政部:《2013年1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2013年4月24日,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tjsj/,2013年7月27日。 〔2〕〔15〕 庞文:《城市反贫困政策与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7月,第1页。 〔3〕唐兴霖、周幼平:《整体型社会政策——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性认识》,《学海》2011年第5期。 〔4〕孔建勋、赵姝岚:《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跨国比较》,《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5〕《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2006年3月27日,http://www.xjxnw.gov.cn/zx/snzc/xjwjhb/2006n/09/904802_2.shtml,2013年5月15日。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2005年11月4日,http://www.clssn.com/html/Home/report/6914-1.htm,2013年5月15日。 〔7〕《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2007年8月14日,http://www.syszfbz.com/main/fy_show.asp?id=38&ArticlePage=3,2013年5月15日。 〔8〕张汝立、黄瓒:《失地农民就业支持政策的变化与成效》,《长白学刊》2007年第4期。 〔9〕洪大用:《改革以来中国城市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0〕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吴士宏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116-133页。 〔11〕李薇:《保障与发展的双赢——社会保护政策框架下的城市反贫困战略研究》,《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12〕彭婧、李东林:《宁夏盐池小额贷款的实践:社会企业视角》,《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第2期。 〔13〕鞠靖:《千方百计让自己“穷”起来》,《南方周末》2012年2月18日,第1版。 〔14〕樊怀玉、郭志仪:《贫困论:贫困与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6-27页。 〔16〕何平、金维刚:《部分国家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分析》,《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第9期。 〔17〕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欧盟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达29.4%》,2012年11月28日,http://afdc.mof.gov.cn/pdlb/wgcazx/201211/t20121128_705000.html,2013年7月27日。 〔18〕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8-180页。 |
[1] | 常家树. 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33-36. |
[2] | 张华新, 林木西. 后WTO 时代财政支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创新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78-81. |
[3] | 魏后凯. 东北振兴政策的效果评价及调整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60-65. |
[4] | 侯振明. 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02-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