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4 ›› Issue (4): 55-59.

• •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型城镇化、非农化征地与农地增值收益权保护

孟宏斌   

  • 出版日期:2014-07-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孟宏斌,1973年生,管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陕西 西安 710062)。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9019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201104174)

  • Online:2014-07-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地方政府沿用政府主导型的“土地城市化”模式,使农地非农化征用的趋势有增无减。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政府职能越位、征地程序失范等原因,失地农民无法享有绝对地租,获得级差地租比例极低,农地增值收益权益受到损害。通过确权颁证、规范用途、市场补偿、多元安置及综合社保等多层面的制度建设,既能够维护失地农民农地增值收益权,又可以确保新型城镇化目标协调同步实施,是一条可以尝试实践的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地征用, 失地农民, 农地增值收益


〔1〕 Seto KC,Kaufmann RK,Modeling The Drivers Of Urba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China: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Socioeconomic Data. Land Economics, 2003, pp.106-121.
〔2〕 Muzondoi F,Barrym,Deward,Whittal J.F.Land Confliet Resolution:A Case Study of Khayelitsha Settlementin Capetown. 2005年1月25日,Http://www.Fig.Ne/Pub/Athens/Papers/Ts21/TS21_1_Muzondo , 2014年1月8日。
〔3〕 M.J.Dear, Allen J.Scott.,Urbaniz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London:Methuen,1981,p.619.
〔4〕 宋戈、吴次芳、王杨:《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的Granger 因果关系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3期。
〔5〕 曲福田等:《我国土地管理政策:理论命题与机制转变》,《管理世界》2005年第4期。
〔6〕 王筱明、吴泉源:《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5期。
〔7〕 温铁军、朱守银:《土地资本的增殖收益及其分配》,《中国土地》1996年第4期。
〔8〕 党国英:《土地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中国改革问题》2005年第7期。
〔9〕 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经济要参》2005年第67期。
〔10〕 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中国税务报》2005年8月17日。
〔11〕 于建嵘:《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调研世界》2005年第3期。
〔12〕 迟福林:《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3〕 钱忠好、曲福田:《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2期。
〔14〕 王小鲁:《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17期。
〔15〕 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16〕 褚培新、曲福田:《从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考察土地征用补偿价格构成》,《中国土地科学》2003年第3期。
〔17〕 李爱年:《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143页。
〔18〕 张晓玲、卢海元、米红:《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1期。
〔19〕 韩纪江、孔祥智:《不同类型的失地农民及其征地补偿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6期。
[1] 何立春. 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及优化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23-127.
[2] 操小娟.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立法构架——兼论《土地管理法》及其修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62-66.
[3] 沈忻昕. 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57-61.
[4] . 中国东西部失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对比测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62-67.
[5] 韩丹.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52-55.
[6] 宋全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非自愿移民与社会学研究的双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43-48.
[7] 许艳霞, 徐飞. 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立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64-66.
[8] 廖小军. 城市化中失地农民与制度安排的合理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51-5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