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政治信任问题的深度研究需要对此问题产生的政治哲学渊源展开前提批判,正是政治哲学重心从“伦理政治”向“道德政治”的现代转变促使政治信任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难题。“道德政治”所强调的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权力“边界意识”是透视政治信任难题实质的重要标志,它催生了当代政治哲学破解政治信任难题的多条路径。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政治矛盾性结构的本质是现代人同时作为“市民”与“公民”的“政治人格”分裂,现代政治的信任危机的实质是两种人格之间的信任危机。
中图分类号:
〔1〕〔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7、4页. 〔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译者序第3页. 〔4〕〔5〕洛克:《政府论》下篇,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3页. 〔6〕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94-95页. 〔7〕〔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5、173页. 〔9〕列奥·施特劳斯:《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刘小枫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10〕〔17〕〔19〕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胡继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9-10、134页. 〔11〕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页. 〔12〕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1页. 〔13〕〔14〕〔15〕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0-11、11、10页. 〔16〕麦金太尔:《追寻美德》,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318页. 〔18〕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311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
[1] | 张兴国. "为人民服务":现代社会的伦理新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