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政府虽颁布了各种政令,讨论中国领海范围问题,但均因时机不成熟而作罢。20世纪初叶,经过多次国际法会议,领海主权的概念逐渐形成,所实施的领海制度逐渐成了一种国际社会的潮流。这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民国时期政府的海军、外交、农林等部研究了中国领海范围,并成立了海界委员会,认为中国领海宽度为3海里。为维护海洋权益,海军部相继成立了海道测量局、海岸巡防处等机构管辖领海,但因缺乏强大海军的支持、领海法令未颁布等原因,民国时期政府未能有效地遏止他国侵渔之势。
中图分类号:
〔1〕〔美〕惠顿:《万国公法》,丁韪良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73、73页. 〔2〕黄刚:《中华民国的领海及其相关制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刘利民:《领海划界与捍卫海疆主权——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三海里令”成因论析》,《民国研究》2013年春季号总第23辑;陆烨:《海界委员会与民初海权意识》,《史林》2014年第6期. 〔3〕《(日)渔业组公司作大规模之侵略》,《申报》1933年1月14日,第10版. 〔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日关系史料》(1912—1916),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第4、6页. 〔5〕〔2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军事(一)(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151-1153、1222页. 〔6〕〔7〕程道德等编:《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选编(一)》(1911—191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49、149页. 〔8〕苏小东:《中华民国海军史事日志》(1912—1949年9月),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第87页. 〔9〕《领海界限问题》,《申报》1914年8月18日,第6 版. 〔10〕《战事影响之北京观政府维持现局》,《申报》1914年9月9日,第6版. 〔11〕《办理中立之鳞爪》,《申报》1914年9月18日,第6 版. 〔12〕黄刚:《中华民国的领海及其相关制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50页. 〔13〕《大总统令:大总统指令第一千五百五十三号》,《政府公报》1921年7月1日,第1923号. 〔14〕〔18〕陆烨:《海界委员会与民初海权意识》,《史林》2014年第6期. 〔15〕《海军部提出划定海界案》,《益世报》1924年3月24日,第3版. 〔16〕超然:《国际法上之国家》,《申报》1921年8月26日,第20版. 〔17〕《辰丸被捕问题日使与外部之议论》,《申报》1908年3月17日,第4版. 〔19〕《海军部呈第五三号》,《海军公报》1931年第22期. 〔20〕〔28〕《巡防处函商防范外船捕鱼》,《申报》1926年4月21日,第13版. 〔21〕刘传标编:《近代中国海军大事编年》中卷,福州:海风出版社,2008年,第209页. 〔22〕陈冠任:《中国近代渔权概念的发展》,胡春惠、吕绍理、徐有威主编:《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研讨会论文选集》(2009),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历史学系,2010年,第563页. 〔24〕陈绍宽:《“江宁”“海宁”“抚宁”“绥宁”四艇告成与江海防务之关系》(1933年6月),高晓星编:《陈绍宽文集》,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121页. 〔25〕海关总署:《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编译委员会编:《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第二卷,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年,第397页. 〔26〕《海部进行勘定划界》,《益世报》1924年8月12日,第4版. 〔27〕《海部进行勘定海界》,《农商公报》1925年第11卷第123期. 〔29〕《咨财政部,复对于各岛领海界限的划定》,《海军公报》1934年第60期. 〔30〕“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年,第1062-1063页. 〔31〕杨志本主编:《中华民国海军史料》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7年,第1076页. 〔32〕《中国测绘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测绘史》第一卷(先秦—元代)—第二卷(明代—民国),北京:测绘出版社,2002年,第618页. 〔33〕《领海及缉私界程三部已会商确定》,《中央日报》1931年7月4日,第4版. 〔34〕《海关法规汇编》(民国时期),刘楠来主编:《国际海洋法》,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年,第100页. 〔35〕〔英〕希金斯、哥伦伯斯:《海上国际法》,王强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7年,第75页. 〔36〕《领空》,《申报》1914年9月26日,第7 版. 〔37〕陈冠任:《“中华民国”与联合国国际海洋法会议(1958—1971)》,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第98页. 〔38〕《关于专家委员会编查国际法典一事现准海军部核复到部复请查照转复函》,《外交公报》1927年第71期. 〔39〕《内外时报:说领海》,《东方杂志》1914年第11卷第4期. 〔40〕《农部提议划定海界防止外人侵渔》,《晨报》1924年9月8日,第3版. 〔41〕《海军部将设渔业督办》,《晨报》1921年7月2日,第3版. 〔42〕彭重威:《北洋时期的引水事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4卷第100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217页. 〔43〕汪家君:《近代历史海图研究》,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年,第39页. 〔44〕陈独秀:《陈独秀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9页. 〔45〕《日人盗采东沙岛海产毁坏我国渔船案件处理经过文书材料(之五)》,广东省档案馆藏:广东省建设厅档案,6-2-526. |
[1] | 白续辉. 领海基点保护视角下岛礁灭失国际法问题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1-107. |
[2] | 周江. 正常基线中海图的效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08-112. |
[3] | 马忠法. 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演变、本质与中国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3-118. |
[4] |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125. |
[5] | 任秋娟. 国际海底区域生物采探惠益分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26-132. |
[6] | 马金星. 南海航行安全中国家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46-53. |
[7] | 何志鹏. 菜单、需求与能力: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69-72. |
[8] | 何志鹏. 菜单、需求与能力:国际争端的解决途径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9-74. |
[9] | 张丽娜. 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适当顾及义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05-111. |
[10] | 张辉. 海上石油开发装置所致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限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2-117. |
[11] | 杨瑛. 专属经济区制度与军事活动的法律剖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18-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