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3): 179-186.

• 公共阐释:本质与实践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阐释论视角下的“俄罗斯理念”演变研究——兼论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

田刚健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田刚健,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 W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4YJC751039)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公共阐释论基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现实语境和核心问题,是沟通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本体论阐释学建构。以公共阐释论透视“俄罗斯理念”,可以发现“俄罗斯理念”是在地理环境、东正教信仰和现代化进程等历史前提下诞生,在俄罗斯知识分子文本话语的公度性阐释中发展形成的俄罗斯民族精神话语形态,同时经由普京个人阐释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公共理性和公共视域后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当代俄罗斯国家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呈现出鲜明的建构性与超越性特征。可见,公共阐释论在理解民族精神核心话语的演变机制和本质规定方面具有独特效力与科学价值。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公共理性, 俄罗斯理念, 文艺政策

中图分类号: 

  • I0

〔1〕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2〕〔俄〕彼·雅·恰达耶夫:《俄罗斯理念文库·箴言集》,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6页第 6页..
〔9〕〔13〕〔俄〕尼·别尔加耶夫:《俄罗斯理念》,雷永生、邱守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49、9页.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下,张羽、张有福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795页.
〔4〕〔俄〕洛斯基:《俄国哲学史》,贾泽林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4页.
〔5〕〔7〕〔10〕〔俄〕索洛维约夫等:《俄罗斯理念》,贾泽林、李树柏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66-170、218、259页.
〔6〕Н.Бердяев,Русская Душа,Л.: Наука,1990,С.3.
〔8〕白晓红:《“俄罗斯理念”的演变社会政治生活试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11〕白晓红:《俄罗斯文化的初始因素》,《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1月31日,第6版.
〔12〕〔俄〕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对外政策十年》,陈凤翔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第82页.
〔14〕吴晓都:《新俄国:还原还是更新——评利哈乔夫的〈解读俄罗斯〉》,《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2期.
〔15〕〔俄〕德·谢·利哈乔夫:《俄罗斯思考》下卷,杨晖等译,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年,第121-122页.
〔16〕〔俄〕普京:《普京文集(2000—200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0页.
〔17〕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Ф от 24.12.2014 N 808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Осн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15 > (24 декабря 2014 г.), декабря 2014 г.),.), декабря 2014 г.),http://www.consultant.ru/document/cons_doc_LAW_172706/,2015年1月 2日.
〔18〕Распоряжени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РФ от 29.02.2016 N 326-р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Стратег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 от 29.02.2016 N 326-р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Стратег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02.2016 N 326-р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Стратег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 от 29.02.2016 N 326-р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Стратегии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30 года>,http://www.consultant.ru/law/hotdocs/45830.html,2017年3月12日.
[1]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2]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3]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4]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5]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6]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7]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8]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9]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10]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11]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12]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3]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4]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5]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