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4): 63-69.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内在逻辑及批判路径

张立杰   

  • 出版日期:2018-07-31 发布日期:2018-07-31
  • 作者简介:张立杰,哲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054)。

  • Online:2018-07-31 Published:2018-07-31

摘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的序言,该序言着重叙述了实现人类解放应选择的道路和依靠的社会力量。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露了虚幻的彼岸世界;其次指出了德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错误,德国哲学发展应与现实达到相符;最后将人类解放的达成系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导言》探讨了“人类解放”这一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此为起点,马克思基本上实现了“两个转变”。马克思在《导言》中对“人的解放”问题所进行的设想和论述表明马克思已认识到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并开始对资本主义进行剖析,试图从资本主义的现实中寻找人类解放的路径。因此,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进行内在逻辑结构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及过程。

关键词: 宗教, 哲学, 人类解放

中图分类号: 

  • B506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65页。
〔2〕〔德〕施特劳斯:《耶稣传》,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90页。
〔3〕鲁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第15页。
〔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0-253、263页。
〔6〕〔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1-2、1、2、3、3、3、3、4、4、2、4、4、2、4页。
〔1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0年,第26页。
[1] 李晓元. 文化世界的工作世界本质——人民性的根本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92-98.
[2] 高超. 现代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05-111.
[3] 王立. 应得和工资——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原则的解释性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7-114.
[4] 汤云. 平等的形态及其主体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15-120.
[5] 魏敦友. 理性的传统谱系与当代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16-2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