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8 ›› Issue (5): 200-205.

• 现代文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史料到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瓶颈与突破

刘勇, 张悦   

  • 出版日期:2018-09-15 发布日期:2018-09-28
  • 作者简介:刘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100048);张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北京100048)。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W135);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点项目(SKZZB2015029);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2WYA004)

  • Online:2018-09-15 Published:2018-09-28

摘要: 现代文学研究从史料出发对长久以来形成的定论进行重新揭示和矫正,才是现代文学研究新的突破。以初版本为根基,以原始材料辨明争议问题,用史料谱系带动文学的谱系研究,达成朴学方法与现代意识的融合,是新文学研究得以突破的重要环节。然而史料数量的成熟和史料学研究体系的滞后导致了史料学建构的失衡。唯有走出理论与资料难以兼容的困境,史料学研究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也能打破研究瓶颈,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关键词: 史料, 史料学, 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 I206

〔1〕唐弢:《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文史哲》1982年第5期.
〔2〕文载道:《忆若英》,文载道:《风土小记》,香港:太平书局,1944年,第211页.
〔3〕朱金顺:《新文学考据杂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9期.
〔4〕阿英:《夜航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第12页.
〔5〕钱理群:《樊骏参与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6〕马良春:《关于建立现代史料学的建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第1期.
〔7〕〔11〕朱金顺:《新文学资料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46、25页.
〔8〕樊骏:《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1期.
〔9〕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66页.
〔10〕马良春:《新文学资料引论·序》,朱金顺:《新文学资料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第4页.
[1] 宋文坛, 周景雷. 怎样“继往”?如何“开来”?——第四次文代会前后的历史处境与文学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06-212.
[2] 吕周聚. 论朦胧诗与九叶诗派的内在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22-31.
[3] 周晓风. 新诗的理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2-36.
[4] 曹金合. 莫言新时期以来带有先锋意识的小说结构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7-42.
[5] 李雁. 中国新时期乌托邦小说的类型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3-48.
[6]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7]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8]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9]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10]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11]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12]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13] 刘锋杰.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31-140.
[14]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15]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
[2] 郭渊. 民国时期政府对领海制度的讨论及对海洋权益的维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93 -100 .
[3] 赵子祥. 论灾难与风险的社会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44 -146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 -77 .
[6]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 -168 .
[7] 李昕揆. “文变系乎媒介”:互联网与新世纪的文艺思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24 -29 .
[8] 汤姆·洛克莫尔, 崔晨 译, 夏莹 译 校. 唯物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嬗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30 -37 .
[9] 张金奎. 明代的驾帖与精微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39 -147 .
[10] 秦博. 论明代文武臣僚间的权力庇佑——以俞大猷“谈兵”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48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