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7 ›› Issue (4): 50-56.

• 行政法立法前沿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性质透视我国行政复议立法目的定位——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

孔繁华   

  • 发布日期:2018-07-24
  • 作者简介:孔繁华,法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

  • Published:2018-07-24

摘要: 受性质制约,行政复议的立法目的选择包括解决争议、监督权力和救济权利三个方面;我国现行立法将行政复议的主要立法目的定位于监督行政,使行政复议具体制度设置与立法目的定位不一致,申请人资格条件和不利变更禁止原则与监督行政之基本目的不协调。综合考虑行政复议的性质、我国行政复议的历史传统以及行政救济制度系统功能等多重因素,我国行政复议的立法目的应定位于解决纠纷之初级目的、监督行政之中级目的以及救济权利之高级目的。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解决纠纷, 监督行政, 救济权利

中图分类号: 

  • DF74

〔1〕周汉华:《中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化改革方向》,《行政复议司法化:理论、实践与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242页2〕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242页.
〔3〕胡肖华、张坤世:《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的构想》,《法学论坛》2003年第6期.
〔4〕程金华:《中国行政纠纷解决的制度选择——以公民需求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5〕刘莘、刘红星:《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4期.
〔6〕杨寅:《信访与行政复议衔接疑难问题解析》,《法学》2007年第6期.
〔7〕杨小君:《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
〔8〕王莉:《行政复议功能研究——以走出时效性困局为目标》,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246页.
〔9〕沈福俊:《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的实践与制度构建》,《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9期.
〔10〕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
〔11〕张文郁:《我国台湾地区诉愿制度之过去、现在与未来》,《行政法学研究》2015年第3期.
〔12〕林泰:《结构主义视域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新论——兼论二元发展关系下行政复议制度的重构》,《法学评论》2016年第2期.
〔13〕周永坤:《诉权法理研究论纲》,《中国法学》2004年第5期.
〔14〕梁凤云:《不断迈向类型化的行政诉讼判决》,《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 -41 .
[4]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5]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6] 张一兵.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对斯蒂格勒《 技术与时间 》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0 -65 .
[7] 张亮.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创新道路析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66 -72 .
[8] 孙琳. 论置身性解释学:在现象学与辩证法之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3 -78 .
[9] 胡大平. 哈维的空间概念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79 -86 .
[10] 卓承芳. 维希留“速度—空间”观刍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87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