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2): 60-65.

• 新《行政诉讼法》的新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行政被告的证据补充权

关保英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关保英,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1701)。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行政被告的证据补充权是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诉讼中的一个新问题,该问题的出现意味着我国行政诉讼有关证据理论和证据规则必须发生相应变化。行政被告证据补充权的制度设计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新《行政诉讼法》对该问题的处理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处理技术,在认可被告证据补充权的同时也限定了其适用范围。在重新建构行政被告证据补充权及其制度时要处理好两个范畴的关系,即行政证据与司法证据的关系、行政复议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关系。为此,对行政被告证据补充权的建构要留有制度空间,在时空、内容和程序上进行控制。

关键词: 行政被告, 证据补充权, 适用范围, 制度空间

中图分类号: 

  • D925.3

〔1〕江必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理解适用与实务指南》,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第2页.
〔2〕郑競毅:《法律大辞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860页.
〔3〕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364页.
〔4〕应松年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第165页.
[1] 王世涛. 行政诉讼风险及其控制——以《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66-70.
[2] 姜述弢. 城市道路沿线居民“增强利用权”的确立与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71-75.
[3] 张淑芳. 行政诉讼特有原则再认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4-5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田丰. 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33 -143 .
[3]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 -168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晏辉.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7 -74 .
[6] 陈民镇. 交错视界中的中外交通——饶宗颐与中外交流史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61 -169 .
[7] 冯彦君. 退休金给付请求权困境的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42 -49 .
[8] 王蒙,刘刚. 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一个经济增长分解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65 -73 .
[9] 陈刚. 城市的企业家精神:城市规模影响创业的经验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83 -93 .
[10] 包先康. 指标式治贫模式的理论探讨及其失灵困境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3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