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朱光潜、钱锺书谈艺比较
											                            			
                            			 
                            				宛小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1): 
																					183-189. 
																														
                              			 
                              			
                                		
			                            	朱光潜和钱锺书在治学的理念上都坚持中西求同辨异,秉持着极其相近的趣味,以至于二人在论题的选择中也多有雷同之处。首先是二人对"灵感"即"直觉"看法上的异曲同工。其次,朱光潜和钱锺书对"灵感"的进一步诠解上存在差异。朱光潜梳理中国古代文论时注重运用文艺心理学等近代心理学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而钱锺书虽然引经据典,但很少注重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二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再次,二人谈诗与言的异同。朱光潜强调"意言一致",钱锺书也区分了诗中的"神韵"之异于禅机往往也就在于诗与言并非如"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字面所说那样,而应是王从之说的"不尽于言,亦不外于言"(意言不能分离)。此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二人的解释中也还是有差异的。从次,二人对王国维"隔"与"不隔"的不同理解。钱锺书说"不隔"只能解释"显",不能解释"隐"的观点,的确抓住了朱光潜有过于将王国维"语语都在目前"之义往"显"的意义上推,多少存在忽略了它也可以饱含"隐"的意义这样的毛病。另外,二人对"通感"的重视。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里提出"感通说",钱锺书称"通感说",二者意思相同。最后,二人对莱辛《拉奥孔》批评的理趣。朱光潜、钱锺书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虽然各自谈艺风格迥异:朱光潜似重学理的系统性,在方法上常以科学分析为"器";而钱锺书则尚"缀集"、善"管锥"、喜"录补",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国文论的重直觉、偏综合的传统。但应该说二者各有所长,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