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03-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哲学研究
    发展应用哲学与矫正哲学观
    郭国勋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4-9. 
    摘要 ( 182 )   PDF(pc)(171KB) ( 243 )   收藏
    应用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刚刚起步,对应用哲学的理解和态度不同又是由于人们的哲学观所致,因此,发展应用哲学,需要矫正哲学观。首先,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包含具体的多样化的普遍性,哲学智慧反映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关系;其次,哲学的思辨性与经验事实、实证科学紧密相联;再次,现代哲学与科学的一体化表现了科学与哲学的辩证法;第四,应用哲学是防止把哲学简单化、庸俗化的根本途径;最后,研究应用哲学,是把哲学的功利观转化为现实的生动体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
    晏辉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0-15. 
    摘要 ( 163 )   PDF(pc)(173KB) ( 279 )   收藏
    价值冲突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及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当代社会存在诸多价值冲突,现代化进程及其结果造成了人道与天道相悖离的事态,这是造成当代诸多价值冲突的直接根源。解决价值冲突的根本出路,一是找到提高活动效率的方式,二是抑制或转移日益膨胀的需求体系。即对造成价值冲突之根源的合理性的批判,主要是对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之限度与合理性的批判,在此基础上给出责任理念及其实现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性的传统谱系与当代转型
    魏敦友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6-21. 
    摘要 ( 154 )   PDF(pc)(171KB) ( 520 )   收藏
    理性是人类生活的中心话语,但近代以来理性在科学维度上的充分发展使理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危机表现在理性不仅不能成为人类发展的条件,反而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我们必须深入剖析理性危机这一症候,重新开掘理性的深厚意蕴,不仅要看到理性的科学之维,还应该看到理性的人文维度,从人的生存结构透视理性的本质,将理性的科学之维与人文之维两者整合起来,构建新的理性形态,实现理性的当代转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理的共识论与文化共识
    周小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22-26. 
    摘要 ( 273 )   PDF(pc)(144KB) ( 348 )   收藏
    真理的认可问题,不同于真理的定义与真理的标准等理论问题。它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践中经常视一些被大多数同类型的认知主体共同接受的知识为真理,这是真理的共识论思想。文化共识是基于“实践”的主体间共识,在交往实践中起沟通理性与前提性知识的作用,应当像“真理”一样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支点
    刘良荣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27-29. 
    摘要 ( 183 )   PDF(pc)(90KB) ( 265 )   收藏
    现代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忽视伦理道德的支撑作用。无视伦理道德的建设,缺乏伦理道德力量的支撑,现代经济将会失去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仅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而应把它看作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伦理道德支点,而诚信伦理则是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孔子的“正名”说是政治伦理的,还是逻辑的
    夏国军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30-32. 
    摘要 ( 180 )   PDF(pc)(91KB) ( 517 )   收藏
    孔子的“正名”说是特定时势的产物,纯粹是政治伦理意义的,这也是由其目的、内容和原则所决定的。孔子“正名”说中运用的逻辑形式完全是出于立说行文的需要,这并不意味着孔子在自觉地创立逻辑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罗恢远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33-37. 
    摘要 ( 185 )   PDF(pc)(146KB) ( 221 )   收藏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反复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为我们在新的世纪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理论思维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抉择
    郭长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38-40. 
    摘要 ( 200 )   PDF(pc)(92KB) ( 324 )   收藏
    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大业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克服现实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和弥补历史上理论思维传统缺乏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锋精神研究
    江泽民“弘扬雷锋精神”的道德示范作用与“德治”功能
    常家树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41-45. 
    摘要 ( 202 )   PDF(pc)(151KB) ( 333 )   收藏
    江泽民坚决贯彻邓小平“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紧紧抓住法制建设的同时,大力倡导“德治”。他以雷锋形象作为共产主义道德典范,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通过学习雷锋的“德治”实践,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深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江泽民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学研究
    WTO规则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
    王策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46-50. 
    摘要 ( 161 )   PDF(pc)(145KB) ( 239 )   收藏
    加入WTO后,客观上要求政府改革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规则导向型的“责任政府”和协调服务型的“有限政府”,为此要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制定《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许可法》,完善我国的行政制度体系。尤其是应充分认识行政指导制度法治化的基本思路对实现依法行政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研究
    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性及其内容
    姚中国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51-54. 
    摘要 ( 309 )   PDF(pc)(120KB) ( 155 )   收藏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团结关系、廉洁政治、共同富裕、稳定局势、独立主权、统一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理论研究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初探
    林祖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55-59. 
    摘要 ( 160 )   PDF(pc)(143KB) ( 157 )   收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不仅具有内在必然性,而且具有客观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指导思想、思想方法、理论来源和理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上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还必须与时俱进,在内容、方法和体系上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研究
    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模式的选择
    汪前元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60-63. 
    摘要 ( 179 )   PDF(pc)(124KB) ( 306 )   收藏
    技术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以更快速度促进本国的技术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从而实现技术赶超的梦想。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将全部依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独立进行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
    胡峰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64-68. 
    摘要 ( 207 )   PDF(pc)(151KB) ( 310 )   收藏
    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逐步完善,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投资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呈现出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跨国并购与直接投资是具有明显区别的两种投资方式,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中的技术外溢效应会与以前以新设投资为主的技术外溢效应有一些明显的区别。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技术外溢具有联系效应、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跨国公司对被并购企业的员工的培训也能带来明显的外部效应。我国政府十分希望通过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外溢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面对即将到来的并购高潮,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强化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外溢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机制与管理功效链
    单凤儒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69-73. 
    摘要 ( 165 )   PDF(pc)(144KB) ( 512 )   收藏
    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企业改革的核心。管理机制决定着管理的功效,进而决定整个企业的绩效与成败。管理功效链,是指为实现管理系统的目标,在管理机制的作用下,能够放大管理功效的相关环节组成的链条。全面考察管理机制对管理系统与过程决定作用的内在机理,有利于为管理机制的科学设计、转换和创新提供依据,进而实现显著地提高管理功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镇企业的崛起及发展历程
    闫海涛, 杜秀娟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74-77. 
    摘要 ( 357 )   PDF(pc)(120KB) ( 1213 )   收藏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核心力量,是在独特的条件下产生、发展的,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历史道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它以自己全新的姿态和面貌,独特的发展道路,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协会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岳玉珠, 刘琦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78-80. 
    摘要 ( 169 )   PDF(pc)(94KB) ( 169 )   收藏
    协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中介组织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协会组织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类型的协会组织,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促进个体的私有利益和市场的公有利益的有机结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公司代理制及对中国的借鉴——德国D+H公司代理制个案分析
    金巧顺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81-83. 
    摘要 ( 161 )   PDF(pc)(97KB) ( 285 )   收藏
    德国D+H机电公司经历欧美国家市场竞争的风雨,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营销体系。特别是其销售代理制,在代理商鉴别的标准、代理商寻找的途径和代理商冲突的解决方面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融与保险
    投票权的差异性及平衡机制
    刘云华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84-88. 
    摘要 ( 158 )   PDF(pc)(147KB) ( 220 )   收藏
    股东因其所持股份不同、持股动机不同等原因,所享有的股权及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也不同。股东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着股东对公司治理的参与度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也导致了投票权在股东之间的转移,从而使部分股东失去了投票权。累积投票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为了实现股东投票权现实可能性的公司治理目标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证券市场实行做市商制度研究
    李强, 范抒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89-92. 
    摘要 ( 184 )   PDF(pc)(128KB) ( 423 )   收藏
    实行做市商制度有利于发挥证券市场功能,增强交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性,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但我国证券市场也存在缺乏做市商主体、缺乏便捷的融资市场、缺乏避险工具、法规不配套等问题。从政策上应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并实行竞价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模式,积极培育做市商主体,给做市商开辟合法、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为做市商提供更多的可规避风险的手段和方法,使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探析
    孙奕驰, 刘春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93-95. 
    摘要 ( 165 )   PDF(pc)(104KB) ( 150 )   收藏
    企业治理结构是指支配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群体——股东、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中最关键的是,在出资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条件下,为减少代理成本,保证出资者(股东、债权人)的收益而设计的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控制权的安排。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企业融资结构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融资结构本身又会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不但导致企业资本营运效率的低下,而且导致了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扭曲与失衡,治理机制难以对经营者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也妨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在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完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保险信用问题的探讨
    王晓云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96-98. 
    摘要 ( 171 )   PDF(pc)(157KB) ( 108 )   收藏
    诚信原则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制约着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保险业自身信用水平不高也是整个行业当前发展的障碍,建立保险诚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的保险诚信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保险监管法制建设,打造以保险当事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体系,以及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保险系统得到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兴辽方略
    全面建设辽宁省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对策
    李向平, 王广林, 李天舒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99-104. 
    摘要 ( 200 )   PDF(pc)(186KB) ( 170 )   收藏
    2001年辽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41元,经济发展接近中等发达水平,具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定基础条件。新世纪的头20年,是关系到辽宁长期兴衰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聚精会神谋发展。要以结构创新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蜕变成新型工业化区域,以制度创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开放创新争取跻身国际装备制造业中心的行列,力争提前3—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举措是:提高投资率,增强资本驱动力;发展创业和创新经济,形成内生和自主发展能力;改革宏观区域经济管理体制,培育沈大都市经济圈;建立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推进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深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深层次开发研究
    郑辽吉, 胡伟, 于健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05-108. 
    摘要 ( 210 )   PDF(pc)(124KB) ( 132 )   收藏
    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城市旅游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关键。丹东市构建形成了五大交通网络,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水陆和陆路把鸭绿江沿岸旅游景区连接在一起,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其潜在的文化价值,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融滨江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与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文化名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学理论研究
    论历史文本及其叙述符号的物质层面
    王阳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09-114. 
    摘要 ( 146 )   PDF(pc)(172KB) ( 173 )   收藏
    西方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的批评伴随着对历史客观性的质疑,这种质疑从历史理解的主观条件出发,最后归结到了历史的叙述形式上。探讨历史叙述的客观性时,必须考虑文本符号物质层面与所指对象两者在延续的物理时空中的共存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史论
    战后美国的中国研究
    王建平, 薛荔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15-119. 
    摘要 ( 212 )   PDF(pc)(164KB) ( 198 )   收藏
    美国的中国学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繁荣于90年代。其间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的交互影响贯穿始终,对中国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60年代美国学术界热衷于确立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积极参与学术、政策、文化教育和美中关系的讨论。70年代标志着中国研究的细分化,学者的目的性更强、更明确,参与设立全国性组织,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文化的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80年代中国学在美国大学机构化与学科化,而这一进程却是以中国学学者从公共事业和政策部门的淡出为代价。9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专业化和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史新论
    论司马迁对法家人物悲剧命运的表现和评价
    刘国民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20-125. 
    摘要 ( 304 )   PDF(pc)(172KB) ( 769 )   收藏
    由于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二元对立,司马迁在表现和评价法家人物的悲剧命运时,陷入了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的矛盾之中。司马迁过分地强调了法家人物道德人格的缺陷和行为的不足,而相对地忽视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史记》法家人物的传记中,他们的悲惨命运并未构成悲剧性的矛盾冲突,悲剧色彩很淡。道德评价压倒历史评价是造成法家人物悲剧命运色彩不浓的主要原因。司马迁对法家人物的评价,表现出道德评价对历史评价的部分吞并;这既是对历史实在的二律背反的正确揭示,又深深地打上了他主观思想感情的烙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孔氏家族文化探论
    王永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26-130. 
    摘要 ( 276 )   PDF(pc)(164KB) ( 525 )   收藏
    会稽山阴孔氏是江东颇具代表性的世家大族。六朝时期,在学术文化领域,孔氏经、律兼修,尤重儒学,保持了汉代旧族的传统学风,表现出了较为保守的特点。但在侨人玄学风尚占有优势地位的历史背景下,孔氏学风也发生了变化。其人物之言行显示出玄化的特征。南朝以降,孔氏子弟渐重文学艺术,涌现出不少才俊之士。在宗教信仰方面,孔氏为天师道世家,面对佛教的流行,孔氏在“会同佛道”的名义下,坚守家族传统,成为江东地区旧族传统风尚的代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思想略论
    王凡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31-134. 
    摘要 ( 290 )   PDF(pc)(123KB) ( 743 )   收藏
    唐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总结了贞观君臣以亡隋为鉴的历史经验,被誉为“济世经邦的宝典”,其中“民足君足”论、“民水君舟”论、“创业守成”论、“明君暗君”论等,反映了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安民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代萧氏后族及其居地考
    向南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35-141. 
    摘要 ( 326 )   PDF(pc)(194KB) ( 1102 )   收藏
    辽代契丹人分为耶律氏皇族和萧氏后族,两姓世代通婚,并各有自己的“领地”。根据辽墓考古资料及证之《辽史》等文献史料,已知今天的辽北地区就是昔日辽代萧氏后族之“领地”。萧氏后族分为两大族系,每个族系之下又有许多家族分支。每一个分支家族都在整个后族的“领地”之内拥有一块属于他们个人所有的私人“分地”,并视为故里,生前在这里构筑私城,从事生产活动,死后又归葬于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世史坛
    论早期北美殖民地的构架及社会形态
    王铭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42-147. 
    摘要 ( 347 )   PDF(pc)(175KB) ( 474 )   收藏
    北美北美大西洋沿岸殖民地始建于17世纪初,由于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北部、中部和南部差异很大,形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殖民地。北部殖民地,主要从事工业、手工工场工业、航海业和海外贸易;中部殖民地,小农场和贵族的大领地并存,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南部殖民地,主要推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由于早期殖民者主要是英国人,所以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也同时被带到了北美。18世纪,当英国经济发展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发展几乎与英国处于同一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代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
    高海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48-153. 
    摘要 ( 224 )   PDF(pc)(172KB) ( 168 )   收藏
    近代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作为外资在华投资的特殊形式,在近代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下,与中国封建社会金融业的代表——钱庄,在金融业的贷放业务方面,或角逐,或依赖,时而竞争,时而合流,形成由相对独立、各自为战,到三足鼎立、彼此倚重,再到以外国银行为主宰、以洋行和钱庄为附庸的三次阶段性演变。三者关系的动态图景隐显近代中国社会的金融三巨头在调整中发展的轨迹,亦透露了中国近代金融领域资本主义化的新气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诗学研究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
    童庆炳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54-160. 
    摘要 ( 159 )   PDF(pc)(187KB) ( 347 )   收藏
    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王国维的《论哲学家和美术家之天职》两篇上个世纪初的文章标志了中国古代文论实现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因此可提出并论证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转型的四个维度,即文学观念的转变,文体观念的转变,批判观念的勃兴,文论话语的转变。这些变化说到底是价值和意义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义生文外”到“情在词外”——刘勰“隐秀”论的本义、影响与误读
    姚爱斌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61-166. 
    摘要 ( 254 )   PDF(pc)(187KB) ( 295 )   收藏
    在周汝昌、陈良运二家对张戒所引《文心雕龙·隐秀》篇佚文证伪的基础上,考查《隐秀》残篇及其“隐在文本”可以看出,刘勰的“隐”论是对先秦两汉《易》学和《诗》注的总结,应归属于以象征为要义的意象论诗学话语谱系,而不属于以情景交融为特质的意境论诗学话语谱系;刘勰的意境论诗学思想应在《物色》篇;《文心雕龙》存在着意象论与意境论并行不悖的诗学取向;张戒对《隐秀》篇的误读以特殊形式标志着中国古典诗学话语范型由意象论向意境论转换的彻底完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文学与文化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高玉, 梅新林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67-173. 
    摘要 ( 190 )   PDF(pc)(195KB) ( 375 )   收藏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是修治中国文学通史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渔小说创新论
    王正兵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74-177. 
    摘要 ( 247 )   PDF(pc)(128KB) ( 319 )   收藏
    “无声戏”是李渔的小说观,其内涵包括“通俗”、“传奇”、“创新”三个方面。“创新”是李渔小说创作的基本准则,也是其作品“自成一家”的重要原因。李渔小说的创新思想体现在“文无定格”、“结构第一”和“团圆之趣”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探源
    李连发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78-179. 
    摘要 ( 292 )   PDF(pc)(77KB) ( 165 )   收藏
    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贯穿于我国文学史中,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祖国、反对压迫、反对邪恶、追求自由幸福和光明的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唐代李白的诗歌创作标志了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高峰。李白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近千首之多,“在风格和表现方法上都是富有浪漫精神的”,他的诗篇和事迹长期为人民所传诵,许多名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追溯其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对于文学史、文化史均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妒女
    白燕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80-183. 
    摘要 ( 324 )   PDF(pc)(133KB) ( 420 )   收藏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惜重墨描写女子的悍妒,对由女子悍妒造成的家反宅乱表示深深地忧虑;对悍妇妒女的改造政策,客观地反映了他对于协调封建家庭关系的意识和愿望。由于他主要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评价标准,无法摆脱男权思想的束缚,因此作品中不免充斥着较为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对女子悍妒的原因也未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中国文学
    论上海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杨剑龙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84-187. 
    摘要 ( 210 )   PDF(pc)(125KB) ( 129 )   收藏
    作为20世纪文化重镇的上海,其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引领中国文学之潮流的。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上海文学的发展,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会迟缓得多;倘若没有上海文学的发展,中国现代文学就会单薄得多。上海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中的意义与价值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文学启蒙的缘起与构成、文学新潮的引入与探索、通俗文学的勃兴与发展等方面,上海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络文学:文学面临的新挑战
    艺丹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2):  188-191. 
    摘要 ( 157 )   PDF(pc)(75KB) ( 120 )   收藏
    网络的出现拓宽了民主、自由的内涵,带给大家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文学上传统的、封闭的出版模式,网络文学向具有大众审美特征的民间语文复归;网络带来的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使得文学观念、创作模式、创作空间都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